英語交流包括口語交流與書面交流兩種形式,英語會話交流是口語交流中的一種。本文試圖從初中生英語會話能力薄弱的原因入手,探討優化學生會話交流能力的對策。

一、心理因素,令學生不愿意開口講話

初中生口語交流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是未受過專業的會話訓練,導致學生參與英語會話時出現害羞、膽怯的心理。如果初中英語教師不能幫助學生克服英語會話的心理障礙,學生就會消極地對待英語會話。為了幫助學生克服會話障礙的心理因素,教師要在選材、溝通、激勵這三個環節引導學生開口說話。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會話教學時,要選擇學生喜歡的主題,加強和學生的交流溝通,激勵學生大量表達,這樣有助于學生突破交流障礙的心理問題。

二、層次因素,令學生不能夠開口講話

部分學生不能順利開口對話,是因為英語基礎薄弱。這些學生詞匯積累不多,對英語語法不了解,沒有熟記英語句型。這類學生聽到較為復雜的英語句子就不明白對方在說什么;有時想開口用英語對話,發現英語積累的成果不足以支持他開口講話。對于英語積累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步積累英語知識。以一名英語教師開展英語會話教學的片段為例,在開展會話教學以前,教師就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同一個層次的學生為一個會話群開展交流活動。這位教師的分層會話教學的優勢有:第一,如果一個集群中學生的層次差距太大,那么會話能力較好的學生就會頻繁對話,會話能力不足的學生就會跟不上會話節奏,于是會話能力不足的學生容易變成會話教學的旁觀者。如果一個會話集群中,學生的差距不大,學生和學生之間就能結合學習情況盡可能交談。第二,如果一個會話集群里學生的差距過大,學困生會產生學習自卑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而在差距不大的會話集群中,學生能夠與同層次的學生一起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第三,如果在一個會話集群中,學生的層次相當,教師便可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如果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就會出現會話障礙。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將學生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不同難度的會話練習,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英語水平。

三、生活因素,令學生難以持續對話

部分學生的生活范圍非常狹窄,他們不知道在會話時應該與別人交流哪些話題,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生會話水平,英語教師要應用拓展學生學習范圍的方式幫助學生積累會話素材,使學生可以自如地與他人用英語交流各種話題。

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們讀書讀報、關注時事新聞、關注各類社會信息。當發現學生對某一樣事物感興趣以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與之相關的中文內容,還要引導學生盡可能地閱讀外文資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英語知識,拓展學生的會話范圍。

總之,初中生的會話能力不足與學生的心理因素、層次因素、生活因素有關,初中英語教師要了解這些因素對學生會話能力的影響,提出有效的策略幫助學生克服不利的學習因素,提高學生的英語會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