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途徑探析
作者:江蘇省濱海縣五汛實驗小學 戴進東
發(fā)布時間:2017-04-11 09:18:2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閱讀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一定要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隨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這項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扎實進行,作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力量,能產(chǎn)生強大的動力。學生有興趣,才愿意去閱讀,才會主動去閱讀。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加強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閱讀和學習,從而產(chǎn)生閱讀動機,形成閱讀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手段,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中來。如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一課,教師可以在課前播放有關南沙群島美麗風光的視頻,讓學生交流:看了這段視頻,你想說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學生一定會說:南沙群島的風光真是美麗;南沙群島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我真想去看一看……這時,教師就可以順著學生的回答,小結引入到后面的閱讀:同學們說得真是太好了!鏡頭中的南沙群島如此美麗,那么課文中的南沙群島又是怎樣的呢?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呢?下面就請同學們走進課文,自己去閱讀,去尋找答案。這時,學生的閱讀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就會產(chǎn)生閱讀的主動性,閱讀更加投入。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閱讀方法有很多種,如邊讀邊想、查閱資料、邊讀邊記等。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批注的習慣。這一方法尤其適合中高年級。如教學《荷花》一課時,教師在導入新課之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批注學習:“同學們,《荷花》這篇文章中的描寫非常精彩,一定有很多地方激起了你的興趣,下面就請大家默讀課文,標出你喜歡的語句,并在旁邊寫下批注。”在學生自學、寫批注的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輔導。在學生充分自學和撰寫批注的基礎上,教師要組織集體交流,提醒學生作批注應該注意的問題,如作批注時應該選擇課文的重點詞語或句子,并且要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不要無病呻吟。總之,要讓學生明白,作批注應該形成一種習慣,隨時閱讀隨時批注,把自己好的想法記下來。只有這樣,才能讓閱讀更深入,收獲更多。
三、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生互通有無
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閱讀的收獲,讓興趣保持更持久。教師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談談最近自己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收獲,是用什么方法閱讀的。學生交流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選出“最佳讀書小能手”,給學生以精神鼓勵。教師也可以定期開展讀書筆記展覽活動,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看誰的讀書筆記設計得最合理,看誰的讀書筆記選擇的內容最有意義,看誰的讀書筆記書寫得最規(guī)范、最美觀等。這些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交流機會,學生可以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長處。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指導和點撥,但切忌以標準答案要求學生,限制學生的思維,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允許學生在閱讀交流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見解,這才是獨立的閱讀,有個性、有特色的閱讀。
為學生提供閱讀交流的形式還有很多,如辯論賽、好書大家談、優(yōu)秀讀書體會評比等。無論哪種形式的交流,關鍵是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角,保持學生的話語權,教師只在一旁點撥引導即可,千萬不要搞成教師的一言堂,那樣就失去了活動本來的意義。
四、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讓學生隨時閱讀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由此可見閱讀對人的成長相當重要。朱永新教授多年來一直堅持提報議案,讓國家設立讀書節(jié)。這一呼聲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目前國家撥付大量資金改造各地圖書館和新華書店,所以現(xiàn)在的圖書館和書店已搖身一變,相當親民,全部面向大眾開放。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公開資源,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可以讓學生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走進圖書館或書店,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安心閱讀,在書香的熏陶下感受紙質閱讀的快樂和幸福。
閱讀,是一種興趣,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幸福,只有真正走進其中的人,才能感受到這一點。就讓教師擔負起這項責任,帶領孩子們成為喜歡閱讀、會閱讀的一代,成為真正的讀書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