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過程評價 構建高效課堂
作者: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教育局 張海燕
發布時間:2017-04-10 11:06: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傳統的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往往以結果為導向,因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而且還會降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激情。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要從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采用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具有兩大突出特點:關注學習過程;重視非預期結果。這一評價可以根據評價主體、評價層次、評價規范程度、具體的評價方式進行劃分。本文主要依據評價主體談信息技術課堂的過程性評價。
一、學生自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方式不能一成不變。針對變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但此時的評價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應將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評,讓學生更好地反思自我學習過程。
在教學《數據處理》這一課時,教師采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課主要的學習目標是促進學生熟悉公式的組成、函數的概念,并掌握公式的創建、修改、復制和刪除等操作。結合此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探究學習。教師給出探究任務:統計各班各興趣小組的人數,要求學生利用Excel準確計算每個班級的報名人數和各興趣小組的報名總人數(教師給出數據,引導學生制作表格,嘗試完成任務)。學生結合任務進行探究學習,利用Excel表格進行操作。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學生慢慢掌握了公式的計算方法。結合探究情況,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主要評價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促進學生主動反思。有學生這樣評價:一開始我對列號、行號都不太了解,所以無從下手,但經過操作,我發現Excel有很多學問,于是積極探究;有學生評價:探究學習中,我發現利用單元格地址進行計算有很大的優勢,如數字變化,但結果并不會出錯,這是我主動探究出來的……
自評過程,很多學生會把自己的探究發現、探究遇到的問題分享出來。其實,這就是學習和收獲的過程。因此,這樣的評價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極為有利,促進學生總結、反思。
二、學生互評,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在教學《創作電子相冊》這一課時,教師設計合作學習活動,引導小組學生展開互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課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利用電子相冊軟件,制作一份圖、文、聲并茂的電子相冊,并輸出成視頻文件。由于電子相冊創作過程比較復雜,因而在帶領學生學習相關的制作方法后,教師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創作電子相冊。創作后,教師再引導小組學生互評。有學生點評A同學在創作過程中積極搜集相冊素材,并負責分類,表現非常積極;有學生點評B同學負責整個相冊的規劃和設計,起領導性作用,并依次詢問我們的意見,形成互動交流氛圍,帶動了大家的學習興趣;有學生點評C同學非常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給出很多新穎的觀點,值得學習……在小組學生互評中,學生相互點評成員的表現,當然對于表現不足的地方,學生也委婉提出,從而促進相互改進。
可見,學生互評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深入挖掘其他學生長處的過程,值得借鑒學習。而對于表現不足的地方,通過點評指出,學生也更容易發現和改進。
三、教師點評,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計算機病毒》這一課時,教師采用點評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達到了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本課主要帶領學生學習計算機病毒的產生背景、來源、預防、癥狀、類型等,結合這一內容,教師主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學習,再以匯報形式呈現。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合作交流情況,為點評積累素材。經過學生自評環節后,教師點評:老師發現D同學非常善于利用網絡學習計算機病毒,如對于計算機病毒的來源,該同學經過百度搜索,篩選關鍵信息,掌握核心信息,值得學習。E同學非常善于傾聽別人的想法,總是在耐心聽完對方闡述的內容后,再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交流非常有效,值得表揚。
通過挑選具有典范意義的內容進行點評,有利于驅動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信息技術學習,也讓學生對自我有更深的認識。
總之,初中信息技術學習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極為有利。教師要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將過程評價運用到教學中,促進高效信息課堂的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