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合作學習引領歷史課堂
作者: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磨市中心學校 汪茂衍
發(fā)布時間:2017-04-10 14:32: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伴隨著新教材的運用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出臺,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被老師們廣泛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適應未來的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那么,歷史教師該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讓合作學習引領歷史課堂呢?
一、分析學情,用活教材,靈動課堂
古希臘有句名言: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因此,歷史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興趣特征和記憶特征,以及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教材特點,考慮生生對話的最佳途徑,編制詳實有用且有效的小組合作探究課例,從學生分組、問題導學、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師生互動、課堂評價等方面,進行周全考慮,構建適合學生、適合教材、適合發(fā)展的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做到課課有亮點、節(jié)節(jié)有精彩、人人有發(fā)展。本人在講述九年級“二戰(zhàn)”歷史時,課前把A班學生分成兩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對照老師給出的問題,閱讀教材并結合搜集的資料進行探究,小組內統(tǒng)一答案,而后小組確定中心發(fā)言人交流,其他成員依次補充,最后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中完成學習任務,達成課堂目標,教學效果較好。而在B班、C班和D班,我根據(jù)學情,將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六個學習小組或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課堂探究,效果均較好。事實證明歷史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體現(xiàn)的是新理念,帶來的是新教學。
二、自主與合作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傳知與育人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必須依靠小組內的每個個體的自主學習,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能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自主學習是有效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的前提,通過每個個體幸福而快樂的自主探究,積累一定的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一定是幸福與快樂的,也一定是成功的。反之,離開了“自主學習”這個前提,也就無法從事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所以,教學中只有把自主與合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凸顯合作學習的實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歷來主張把學生的自主體驗與小組合作相結合,把了解掌握歷史知識與培養(yǎng)歷史學習能力相結合,把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健全人格相結合,因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不只是針對個體,而是面向整體;也不只是教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讓學生具備較高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如在教學九年級歷史《西歐和日本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認真讀教材、看插圖,對照導學案自主學習,在對教材初步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人人有疑問,人人有話說,整節(jié)課精彩不斷、亮點頻出、高潮迭起,本來是大容量、難理解的歷史內容,竟在輕松、熱烈、和諧的氣氛中,得到了解決,課堂教學目標順利達成。由此看出,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缺少了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便是空中樓閣式的、沒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我們必須把握好“三個結合”,打造合作靈動課堂。
三、構建和諧機制,放手合作探究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不能總是牽著他的手走,還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今天的課堂應構建一種民主、平等、健康、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和全面、公正、合理的評價機制,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于參加小組合作學習。放手課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并從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出發(fā),參與合作學習與探究,主動去挖掘歷史史料,去探究歷史問題,去辨析歷史現(xiàn)象。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圍繞問題探究,得出結論,找出規(guī)律,提升素養(yǎng)。美國教育家丹東尼奧的《課堂提問的藝術:發(fā)展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一書,無不道出了“問題課堂”帶來的課堂教學新氣象。只有放手,鼓勵大膽質疑,才有新問題,有問題的課堂,才是最有生機與活力的課堂。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歷史教師要用新理念、新思維演繹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讓合作學習成為新常態(tài),引領歷史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