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聚合,提升語文課堂有效性
作者: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陳橋鎮新農小學 陳明遠
發布時間:2017-04-10 11:38: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多元聚合的新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與學生的素質、思想、情感相融合,對學生進行教學上的引導,將知識融入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處處皆語文的道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整體提升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升華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融入生活,內外結合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里,生活中有教育,教育融入生活。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將生活與課本內容進行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學習到生活常識,在生活中發現課本知識,實現內外結合。
如《推敲》這節課,是有關“推敲”二字由來的小故事,對于故事學生們都很感興趣,但是對這兩個字的體會顯得比較吃力。為此,在課堂上,我在對課文進行了詳細講解后,問學生:“同學們,大家想一想,你認為是用‘推’字比較好,還是用‘敲’字比較恰當呢?”我的提問對于學生們來說有難度,很多學生沉默不語,我沒有立即給學生正確的回答和解釋,而是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想象自己到同學家去玩,站在同學家門口,你是“推”門,還是“敲”門?在我的提示下,學生們思考了片刻后,很快就有了答案:“老師,我知道了,‘敲’字確實要比‘推’字恰當,用‘敲’字能夠更加形象地將當時的場景展示在我們面前,還表明敲門者是一個有禮貌的人。”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真正地理解了這篇課文。與生活聯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理解更迅速、更透徹。
二、溫故知新,循序漸進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痹诮虒W中,我對于復習環節非常重視,在每節課上都預留出五到十分鐘總結當堂課所學內容。一個單元學完之后,留出一節課來幫助學生復習。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更加牢固。
如在講解《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們充分感受南沙群島的魅力,我沒有直接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們一遍一遍朗讀,每一次的朗讀都有不同收獲。在學習完《廬山的云霧》《荷花》等文章后,我利用十分鐘的時間,重新回到《美麗的南沙群島》這一課,讓學生們一邊朗讀一邊體會語言,再小組合作交流:現在你對南沙群島還有哪些難忘的,為什么?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紛紛提出要觀看有關南沙群島的視頻,我滿足了學生們的愿望,及時對學生的疑惑、要求進行處理,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通過這樣“回頭看”的溫故方式,學生們循序漸進地鞏固了知識記憶。溫故知新的教學方式要靈活運用,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每一次溫習都能夠有所收獲。
三、激活體驗,升華情感
課堂體驗一直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體驗能夠激活課堂,只有課堂活躍了,學生們的思維才會活躍,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點才會被學生們接受。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通過討論、演講、角色互換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們的課堂積極性,使學生們能夠融入語文、探究語文、熱愛語文,讓語文課堂煥發光彩。
如講解《桂花雨》這節課時,我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誰見過桂花?它長什么樣子?”學生們沉默了,地域氣候使我們這個地區桂花樹很少,學生沒見過很正常,接著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一些桂花,讓學生先觀賞,再學習課文。我讓學生們一邊觀察桂花一邊比對課文,再通過聞桂花、搖桂花,親身體驗桂花的美,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了桂花。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們了解了桂花的知識,同時讓其看、聞、摸到了桂花,使學生很快就能夠掌握所學知識,也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習,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和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運用多元聚合的理念來引導小學語文教學,一定能使學生們充分地接受知識、熱愛知識,并從生活中體會快樂、受到教育、收獲更多,將來方可真正成為有用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