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管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陜西省大荔縣迪村學校 田 飛
發布時間:2017-04-10 11:11: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班級管理中,要想引導學生成長,提升學生素質,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必須靈活多樣,讓學生在健康快樂的氛圍中鍛煉提高,用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學生良好品格。
一、讀書感悟 引導成長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生須能讀書 ,須能作文,最終目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的訓練必須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成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作文、學會做人,更要引導他們從書中汲取做人的道理,悟出為人處世的真諦,使學生形成能力、養成習慣。如教材中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著重研究作者從不同側面選取的典型事例,表現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先生的言行對作者產生了巨大震撼和影響,教育學生通過讀書,認真思考,仔細品味魯迅先生如何選材,從選取材料中如何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品質,教育學生從中體驗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熱誠的高貴品質。
文章的情感是文章內在的知識,更多內在的情感是靠學生在反復閱讀、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才能領悟到的。在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引導學生反復閱讀,不斷深思,力爭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力爭與作者達到共鳴,受到思想上的熏陶,收獲讀書的快樂和做人的經驗。每周召開一次讀書交流班會、故事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讀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靈感,碰撞學生心靈的火花,在合作交流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積累為人處世的經驗,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無私關愛 提高素質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是深沉的、廣闊的。”尤其作為班主任老師,必須做到一視同仁、無私真誠,用自己那無私、博大的心胸,為學生鋪就成長的階梯,用自己無怨無悔的工作,讓永恒的愛在學生身上得到延伸和傳遞,用自己全部的光和熱,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得到升華。如果灑向學生的都是愛,那定會結出愛的碩果……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班級管理中,我會根據季節的變化,時常提醒學生:天冷時,叮嚀他們多穿衣服,謹防感冒;雷雨天氣,提醒他們避雷少行,保護自己;天氣炎熱為他們提供飲用水,用生活的點點滴滴傾灑自己無微不至的愛。記得有一次,一個學生突然跑來告訴我,田艷同學肚子疼,我二話不說,趕緊用車帶她去衛生院檢查,醫生診斷說吃點藥就沒事了,我才放心。到學校后我又親自給她涼好水,看她吃完藥。過了幾天她送給我一張卡片,上面寫著:“老師,您是我心中的太陽,給了我溫暖,給了我快樂……”我看后眼睛濕潤了,心靈也震撼了,堅定了我當班主任的信念。在生活中不斷給予學生無私的愛,用真誠去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師愛,讓師愛激勵學生成長。
三、活動引導 增強能力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一蹴而就,學生能力的提高,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班主任循序漸進,不斷引導,常抓不懈。只有抓住了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活動做起,才能培養學生文明的言談舉止、規范的行為禮儀、做事有始有終,活動遵規守章,才能教育引導學生團結友愛、樂于助人、互幫互助。
通過故事會、演課本劇等形式,讓學生重溫《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讓學生自編自演小品,“文明禮儀知多少”,結合“六一”“五四”等重大節日,開展教育活動。在活動中交流,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展現自我,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不斷增強自身的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