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臨危受命,勵精圖治,改變現狀的原動力,張校長深情地說:一是感恩。以前帶過的學生,走向天南海北都把自己記得最牢,逢年過節拜會是自己最幸福的時刻,更有一次,畢業的學生要集體向他行“跪拜禮”,那時他就想:教師分內之事、舉手之勞的付出在學生那里激起的是感恩的漣漪,自己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倍努力!二是慈悲。他的理想就是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是啊,城鎮化后,很多農村的現狀是:房屋儼然難以遮擋院落門前的荒草萋萋,農村見不到青壯年人,他們為了建造自己的幸福家園,在城市里背井離鄉、暫別天倫建設城市人的幸福家園,農村空巢老人留守,蓬頭稚子相伴。在家鄉上學的孩子都是最可憐的弱勢群體,“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不說崇高,就算想到這里也要給這個群體一個上好學的機會,不能讓農村成為義務教育的荒灘,這是教師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