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父母》從劇情看,無論我們是否認同劇中的小夫妻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但是必須承認,他們所有做出過的嘗試和努力,就是現在的年輕父母們正在做的事情。可能會有這部劇的喜愛者抗議,說既然承認劇情反映了現實情況,為何還要說這部劇是失敗的。事實上,雖然我個人給這部劇的評分不高,甚至都不能到及格線,但是這不意味著,對這部劇的徹底否定,所有觀看后產生的失望和尷尬恰在于,這原本是個可塑的好題材,卻沒有塑造到位。相信很多人在看到片名《周末父母》的時候,內心里已經有極大的共鳴在涌動,而這正如編劇自己所說,他們選擇并且創作了這個題材,正是認為,它具有很強烈的時代感,按他們的說法,片中所表現出的年輕一代父母只能在周末才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的這種狀態,是十年前都沒有的。不論這個結論是否足夠科學,但是,十年也好,十五年也好,二十年也好,年輕父母生了孩子后,大多都是依靠老人,也就是所謂隔代養育孩子,正是當下中國的常態,區別只是具體方式的差異和程度的輕重,對于很多農村的留守孩子來說,何止是“周末父母”,那是“年末父母”。于是這部劇最終能引發大眾關注和思考的,顯然是在現在,當下,有年幼孩子的年輕父母,或者是打算生孩子的年輕夫妻,準備如何來應付有了孩子的生活,是否有認真想過養育孩子需要做好什么準備,需要做出什么樣的付出。最終,在工作、私人生活以及照顧和陪伴孩子三者之間尋找到平衡點,或者至少拿出一套比扔給老人更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