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學我經常黑著臉進教室,每天不論誰犯錯誤我都會批評,因為我怕他們養成不好的習慣,變成壞孩子。可是發現效果并不明顯,孩子們還都很怕我,跟我保持著距離。一直到有一天上課我檢查孩子們寫拼音的時候,無意識地夸男生們表現得真棒,比女生寫得好,讓女生們加油趕上。剛一下課,聽課的老師就跟我說,我這一句話剛說完,很多女生就把之前寫得不好的擦了,重新一筆一畫地寫,然后奮力舉手,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從那天起,我就經常表揚在任何一個細節上做得好的孩子,甚至我會告訴家長,孩子如果在家里或者在外面有什么好的表現可以留言給我,我找時間在全班表揚孩子。一次我們班一個小男生周末在地鐵上自己都困得睜不開眼睛了,卻仍然起身給老奶奶讓座位,他媽媽給我留言之后,我第二天就在班里表揚了他,而這個孩子那天也成為了一個“小話嘮”,上課積極舉手,課間沒話找話都想跟老師聊,在教室里走路都是昂首挺胸,那種興奮溢于言表。其實,老師的一句表揚,勝過一萬句批評嘮叨。這種給孩子發“糖”,卻甜在老師、家長和孩子三方心頭的事情,我們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點評:

和學生一起成長是一名優秀老師一輩子的事情。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陳老師用點滴小事闡釋了自己的從教心路歷程,樸素而又真切,細致而又不張揚,每一件小事里既有初為人師的喜悅,又有春風化雨的匠心獨具。不能不說這是一位很有愛的老師,因為有愛,才能體察學生的內心,制定出好的教育教學策略;因為有愛,才能在每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業。不僅是初入講壇的青年新秀,新的時代,更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者俯下身子潛心教育,潤物無聲。

——曹有凡(曹有凡系全國模范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陜西省特級教師;出版專著《家校攜手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