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教育工作者,談到班上的優等生,總是喜上眉梢;而一提到潛能生,則會心頭壓抑,感到頭痛。教師喜愛優等生,這無可非議,然而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因而正確對待潛能生,就成為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潛能生”顧名思義就是具有一定潛在能力,經過正確的教育引導是可以進步的學生。那怎樣才能使潛能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呢?基于從教幾年的積累,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診斷病因,對癥下藥

教師首先要在家訪、查資料與學生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各潛能生的現狀和成因。潛能生主要有兩種類型,類型不同,轉化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目標要求也應有所不同。

第一類:由學生的智力因素引起的。這類學生,由于理解力差、反應慢、思辨能力相對低,對所教課程理解不透,雖然努力,仍收效甚微,成績不理想,老師和同學便不屑一顧,造成他們喪失信心而自暴自棄。其實這部分學生大多都具有勤奮刻苦的優點,若能激其思辨、加強指導,使其掌握學習方法,定會有事半功倍之效,且對于提高全班的整體素質來說,大有裨益。

第二類:成績很差但反應較快的學生。這種學生通常表現為思維敏捷、反應靈活,但是缺乏恒心和毅力。因而,課堂上不專心,交頭接耳;作業字跡潦草,應付差事。學習上存在明顯的惰性,甚至屢教不改,成績一步步滑坡,最終墜入潛能生的深淵。這類學生向優等生轉化,可能性很大。但切不可急于求成,應耐心對其進行說服教育,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其走出懶惰的學習誤區。

二、耐心說教,熱情感化

在轉化潛能生的工作中,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旦他們犯了錯誤,決不能全盤否定,更不能當眾呵斥,而要與他們一起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及將會造成的不良后果,使他們從根本上弄清所犯錯誤的利害關系,從而決心改正錯誤。在他們認識到錯誤并有悔改之意時就馬上約法三章,要求他們做到,并定期進行檢查。另外,在潛能生的轉化過程中會出現反復:剛剛有所好轉,沒有幾天又犯了。這時候更需要我們教師的耐心鼓勵、肯定和幫助,要相信潛能生是能夠轉化的,只是絕非短時期所能奏效的。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潛能生,教師要有熱情。潛能生的缺點較多,往往引起教師和同學的反感,換來的是同學的指責、挖苦,使他們的心靈受到較大的創傷。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給學生以愛心,即“庇護”潛能生,對于其他學生潑來的冷水,教師應當制止,使其覺得教師是他們的保護傘,從而起到感化的作用——“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自信在胸,勇往直前

自信心是成功的關鍵,但絕大部分潛能生因為成績差而缺乏自信心,尤其是一部分同學經過努力與別的同學仍有很大差距,這時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和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就有一種慚愧的感覺。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幫其樹立自信:

1.降低要求。統一的學習要求,難免使潛能生看不到自己的成功和希望,從而逐步產生抵觸學習的情緒,并不斷尋求其他刺激來寄托自己蒼白的靈魂。所以我們在備課、上課時,著眼點應是讓潛能生能聽懂全部內容;在布置作業和測試時應分層次進行設計,使潛能生不斷增強“我也能行”的內驅力。

2.及時鼓勵。要善于抓住潛能生的“閃光點”,“閃光點”一旦出現后,要及時啟迪他們,在班上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獲得全班同學的肯定和幫助,同時也使他們深深體會到班級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自己也是集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四、多方配合,促其轉化

轉化潛能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密切配合,形成一股齊抓共管的合力。定期與家長進行交流和聯系,交流學生在家里和學校的表現情況,要求家長對子女也要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在思想上多給予鼓勵,同時讓周圍的人也來關心他們,形成家庭社會立體型的教育網絡,增強教育力度,從而更好地推動潛能生的進步。

正確對待潛能生,從情感上接納潛能生,利用身邊的一切機會做好轉化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努力之后一定會有一份驚喜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