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維沖突走向思維高峰
作者:江蘇省南京市三牌樓小學 周小慧
發布時間:2017-03-24 14:46:3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在教學中常利用“沖突”(思維沖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即人為地為知識設置各種矛盾,可以在互相沖突中促使學生思維質量不斷上升。這時學生的情感高亢,思維活躍,討論激烈,語言交鋒犀利,千方百計地想質疑辯難,從而使思維沖突迭起,達到課堂思維高峰。這樣課堂教學因思維沖突而精彩紛呈,閃現出教學藝術的光輝,最終凝結出教與學鮮活生成的理想教學境界。
1.在教材與生活的思維沖突中,引領學生走向課堂思維高峰。
教學中,我們時常會發現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沖突。有的表現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沖突,有的表現為一般概括抽象與具體、個別形象特征的矛盾沖突,有的表現為必然與偶然的矛盾沖突……有時候,這樣的沖突會成為教師教學的瓶頸,讓教師不知該遵循怎樣的標準去教學。但這樣的矛盾沖突,恰恰也能成為我們設計思維沖突,引發學生思維進入高峰體驗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2.在預設與生成的思維沖突中,引領學生走向課堂思維高峰。
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課前的備課就是對自己課堂教學的預設。但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再精心的預設也無法全部預知精彩的生成,也無法預知整個課堂的全部細節。課堂教學中,難免會發生意外,一旦出現,教師不能永遠“抱著”課前預設的教案。而應機智地面對課堂情況,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造成預設與生成之間的思維沖突,利用這種思維沖突引領學生走向課堂思維高峰,使課堂出現一個預設之外的精彩!
3.在情與理的思維沖突中,引領學生走向課堂思維高峰。
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時,作者常常會抓住人物的情感與社會規則的沖突,來揭示人物激烈的思想斗爭、內心的情感變化,借以表現人物的成長,告知人們行為規范以及潛在的道理。找準情與理的沖突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思維,形成課堂思維高峰,最大程度地實現了課堂的有效教學。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情與理的沖突點,善于利用情理沖突點設計教學環節,善于在教學中推波助瀾。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情與理的沖突,動起來,思維活躍,有強烈的表達的欲望,才能走向課堂思維高峰。
4.在表象與本質的思維沖突中,引領學生走向課堂思維高峰。
學生因為年齡、生活經驗等原因,在認知的過程中常常只看到事物或事情的表象,無法深入,有時甚至與事物或事情的本質相去甚遠,產生思維沖突。教師在 課堂教學中應組織學生通過個性化的交流、討論,從不同層面、以不同的認識角度和表達方式匯集信息,展開思維碰撞,縮短認識時間,加快認識進程,逐漸深入事物的本質。尤其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認知交鋒的沖突,能夠讓孩子們各抒己見, 集思廣益,推動課堂進程。
5.在多元價值觀的思維沖突中,引領學生走向課堂思維高峰。
在以全球化、信息化為標志的背景下,我國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社會轉型。這場意義深遠的社會轉型,表現在社會文化價值領域的重要特征是多元的價值觀。多種價值觀沖擊著傳統主導價值觀,社會呈現出多元化態勢。那種以價值觀傳遞為主要特征的教學遭遇到價值多元的難題。而往往這樣的難題正是教師設計課堂思維沖突可以利用的一個重要契機。對此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引發學生思考,帶領他們攀登課堂思維高峰。
6.在文本前后疑似矛盾的思維沖突中,引領學生走向課堂思維高峰。
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而文本中常常有疑似矛盾之處,教師在備課時精心預設,挖掘文本前后疑似矛盾之處,激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沖突點,引領學生走向思維高峰,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認知思維過程中,認知思維的矛盾和沖突是引發、推進認知活動持續深入進行的一個動因。課堂思維中,除了教師按照課堂教學設計的預定思路、目標、任務進行引領之外,師生思維活動中的沖突成為維系和推動課堂思維走向深入的一個原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