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和動力,顧名思義,體育興趣就是學生積極地認識或從事某種體育項目和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學生心理活動的一種表現(xiàn),它包括體育心理興趣和體育生理興趣。因此,我認為,高中體育課興趣的激發(fā)就是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激勵和發(fā)揮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參加體育課的積極性。那么,在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策略如下:

一、學生為主,激發(fā)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說“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在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自我設計與評價、自主學習與控制、相互合作競爭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導地位。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重“教”輕“學”、重“講”輕“引”的弊端,通過“導”和“引”,把對學生活動的控制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控制,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二、 師生和諧,激發(fā)興趣

1.情感的交流。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師生間無時不在進行著微妙的情感交流,學生的情感自始至終都伴隨著教學的各個階段。”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表情;或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直接影響著和諧的氣氛。

2.自尊心的培養(yǎng)。

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誘,少批評,多表揚,特別是對于身體素質(zhì)較差,膽子小的學生尤為重要。當他們完成動作稍有進步(即使是失敗的)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哪怕只是點點頭,學生的精神上都會感到滿足,提高他們上體育課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

3.批評的藝術。

如做徒手操時,某同學做操時動作不到位或者不認真,這時教師通過表情、動作結合的方法,對該生微笑著點點頭,再做一下要指正的動作,學生就心領神會,此時無聲勝有聲,也能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果。當然和諧的氣氛并不意味著不要上課的嚴肅性,二者是統(tǒng)一的,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高度的組織紀律性是組織教學的前提,而和諧的氣氛則是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因素。

三、教學靈活,激發(fā)興趣

1.善用“比較法”。

例如教學生背越式跳高時,一般學生開始時做不出展腹姿勢。如果教師光說這個學生做對了,那個學生做錯了,那么做對的學生聽了很得意,錯了的就不感興趣,特別是這種重復指點次數(shù)過多時,會導致學生喪失信心。如果教師采用正誤比較的方法,叫做得好的同學先做,要求桿上上體后傾展腹,再請做得不好的同學模仿、體會一次,然后再講解,進行比較,這樣,學生主動練習的積極性會高起來。

2.巧用“競賽、游戲法”。

如在急行跳遠練習中, 教師要求學生在空中成蹲踞姿勢后伸小腿落地,就在沙坑前的三米左右拉上一根橡皮筋,要求學生跳起后腳跟超過繩子落地,最后分別比賽,比哪一隊跳過繩子的同學多,學生在練習中越跳越有勁,結果伸腿也學會了,成績也提高了。

3.妙用“練習法”。

譬如準備活動,不能老是采用一成不變的跑步和做操,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假如教師能結合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任務,變換成競走、矮步走、側身跑、交叉步跑、后踢腿跑、前后側踢腿跑、變速跑、雙人操、輕器械操、活動性游戲等,學生的興趣會大大提高。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一個從“認知”到“實踐”的過程。新體育課程觀告訴我們,體育課堂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運動的知識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運動的技能和技巧,讓學生保持運動的興趣,以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目的,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全民終身體育的需要。讓我們寓教于樂,師生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