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額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
作者: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礦區中學 呼星波
發布時間:2017-03-23 10:54: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我國長期以來由于班級學生人數較多,以教師為主體的班級授課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雖然在知識點傳授方面有容量大、節省時間等優點,但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制約著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一輪信息技術改革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實現信息技術學習目標的統一,對于彌補傳統教學中出現的缺陷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全方位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目前大班額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分為四種類型:
1.師生合作模式。這種類型的合作教學以“合作教育學”為代表,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理念,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繼而改變教師照本宣科死氣沉沉的教學狀況。
2.師生互動模式。這種小組合作學習源于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合作授課,是針對各教師之間缺乏彼此交流,各自為政情況提出的,由兩名教師同時在課堂上進 行合作,共同授課,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所教授內容的相互補充,實現在思維創新、科研上的交流,從而產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觀念更加完善和科學。
3.生生合作模式。這是一種源于美國,頗具創意的教學理念,主張課堂上給學生留足相互切磋、溝通、仿效和矯正的時間與空間,從而達到相互提高的作用,但這不是大班額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方向。
4.全員合作模式。我國學者提出的“合作教學論”是這種合作模式的代表,與以上三類合作教學形式相比,全員合作教學的優點在于全員參與,教學氛圍民主、和諧。
二、任務設計科學合理
1.設計開放性學習任務,確保組員全員參與。多答案、多途徑、適當難度的開放性學習任務是大班額小組合作學習順利實現的基礎,這種開放性學習任務既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確保小組成員共同參與。
2.結合信息技術課程實際,加強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課程,又是邊緣課程,它具有開放性、實踐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等特點。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中學生信息技術水平能力各有千秋,有的喜歡編程,有的擅長網絡,還有的愛好設計。因此,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必須遵從學生情感認知的客觀規律,把對學生的情感培養與知識教學有機統一起來。教師要以興趣激發學習,進而引發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讓其自覺投入學習;教師要通過設疑,指導學生自學,使情感的發展有機統一于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之中;在信息技術教學的最后階段,要及時歸納總結、綜合評價反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自豪感,實現以成功激勵學習,保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的目的。
3.分工明確,合作任務有價值性。如執教“制作動漫網頁”的小組合作內容時,先將其分為編輯、素材、美術等任務,然后又將其分為添加文字、插入圖片、設置超鏈接、插入背景音樂等子任務,學生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小組內美術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設計圖畫,語文較好的學生可以組織材料寫文章,或者小組內一個學生負責操作電腦,一個學生負責內容上的設計,一個學生準備交流發言,這樣任務就具有了合作性。
三、教師在大班額小組合作教學中應準確定位
在大班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師生之間應體現出民主、平等關系,教師不再是傳統的授業者,而應是學生學習方向的引導者,協調控制組間的關系,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既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超強管理能力,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任務的完成來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讓學生學有所得,切實感到進步。切記出現“表面熱鬧,實則無效”的現象。
總之,在大班額下中學信息技術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應準確定位,創設平等、開放、互助的合作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加工表達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