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網絡新媒體已不單單是一種生活、辦公工具,更可以利用其成為一種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如何正確理解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充分發揮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向作用,運用新媒體開拓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創新,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研究面向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在校生開展了關于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615份,其中有效問卷592份,有效率為96.2%。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的必要性

1.迎合信息化時代發展的需要

網絡作為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媒體渠道,正以越來越快的節奏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從本次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有94.3%的學生表示每天都會用手機或者電腦登錄網絡了解信息,有98.2%的學生表示日常是通過網絡查看新聞信息,而只有31%的學生表示網絡上傳遞的價值觀正面大于負面。大學生精神的空虛導致在現實社會中的無聊和郁悶,而網絡世界能夠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所以各類娛樂節目、游戲、社交網站等媒體受到追捧,因此以網絡媒體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契機,強化落實對網絡媒體的監管和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2.應對新媒體沖擊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復雜化的需要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改革和創新,信息的傳播速度飛快,傳播廣度遍布各個領域。由于新媒體特有的多元性、復雜性、隱蔽性使得其傳播的內容真實性難以驗證。新媒體擴充了信息傳播渠道,大學生在這種多渠道的傳播中,可以對傳播內容自由選擇,通過新媒體肆意地向社會直接發布言論,信息能直接從信源傳遞給受眾,使得傳播流程被簡化。這些都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尤為復雜,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的來自新鮮事物的沖擊,失去了其存在的有力支撐和受眾基礎,對大學生的可控性減弱。因此,如何運用新媒體轉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教育模式創新勢在必行。

3.確保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對高校來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除了學校、家庭和教師以外,企業在主體中也充當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學生在畢業前都會選擇在用人單位實習一段時間,而這部分時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會被學校和企業所忽視,即使學校想開展教育工作,也無法落到實處。其次,不同的高校由于其生源質量和培養模式的不盡相同,在教學和管理方面也都有著各自的特性,這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這樣復雜的關聯關系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協同創新。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1.新媒體的開放性對意識形態安全帶來挑戰

近年來,移動智能終端領域發展迅猛,各類威脅意識形態安全的信息會輕而易舉地在大學生群體間傳播。與此同時,由境外敵對勢力操控的虛假政治信息也悄然地在大學生群體間流傳。調查顯示:15.2%的學生接收過影響到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信息,有21.4%的學生接收過虛假的政治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天涯社區、軍事愛好者網站等社交平臺里,都充斥著大量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精心編造的各種違背事實的言論,很大程度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價值取向,使得高校的網絡環境惡化,給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極大挑戰。

2.新媒體的即時性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教學環境提出挑戰

調查顯示:81.3%的學生認為傳統言教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吸引力,他們都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應付了事,固有的教育模式很難得到學生們的認可。部分教師不注意日常積累,對前沿理論和新思想認識不到位,自身知識儲備已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在課堂上不能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思想價值取向,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種種原因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作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未能與時俱進地掌握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和方法,從而逐漸喪失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地位。

3.固有思維定式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

高校里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中包括部分教師和輔導員,他們認為學生不出安全事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最終目標,這種觀點也直接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低下。很多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決定了其更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和人文關懷教育,主要原因是社會對高校的評價依據往往是畢業生的升學率和就業率,而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機制的構建

1.充分利用新媒體,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

開發新媒體平臺的服務力,是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構建的核心和基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學會使用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其次,若想改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體中的被動狀態,就必須建立學校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體平臺,例如微信和微博平臺,通過及時發布接近實際的、貼近學生生活需要的信息,為學生服務。最后,我們還應加強新媒體平臺的管理,若想讓莘莘學子參與到校方新媒體主平臺中來,我們必須時刻更新平臺信息、理性答復學生訴求、及時傳播正能量,營造和諧穩定的新媒體輿論氛圍。總之,要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有益補充和建設,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虛擬與現實的協調和統一。

2.維護傳統文化生態,堅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基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融入校園文化生態當中,最好通過校園文化發揚光大。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的靈魂所在,是高??淘趯W生身上的記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扎根于校園文化生態,才能產生足夠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傳播文化生態的滲透力是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構建的基礎。傳承文化生態滲透力的主要任務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于特色文化生態之中,并通過新媒體宣傳擴散。即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特色校園活動之中、融入特色校園管理之中、融入特色校園環境之中,讓高校各個角落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每時每刻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從而讓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得以提升和熏陶。

3.創新管理機制,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體的職能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任務重、價值滯后、滲透于日常點滴的復雜而艱巨的工作,相對于教學和科研來說,現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實際工作中得到的重視還不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機制需要不斷完善。新媒體和高校各項工作的融合,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契機,如何充分運用新媒體創新協同教育,需要有良好的機制來保障:一是要統一思路、整合資源、統籌協調,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員參與、領導責任制、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格局;二是要發揮不同部門、不同人員的職能和優勢,包括學校層面和院系、專業教研室層級,尤其是從事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和思政基礎課教師,重視他們的思政工作協同創新,鼓勵協同創新;三是明確細化各個機構的構成、工作責任和目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部署等,使之落實到人。

4.協同企業創新,借力新媒體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涵式發展

激發用人企業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通過新媒體搭建校企協同,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要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傳工作常態化,通過邀請企業關注學校微信公眾號,輔導員向企業發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情況等途徑,向企業傳遞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二是利用企業來校舉辦招聘會或者教師開拓就業市場的機會,與企業溝通交流利用新媒體做好管理工作的經驗,一些大型企業在員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具有先進的理念和模式,同樣值得學校借鑒;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計上,高校應將企業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如開設企業文化課程,將志愿服務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將企業職業規范融入日常學生管理工作,增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5.構建評價機制,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動力

目前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創新的評價機制尚未健全,學校很難用一個或幾個量化的指標對思政教育工作進行評價并得出相應的結論。現今高校采取的評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指標主要包括科研項目級別、獲獎級別、論文數量等,從而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課題申請和論文寫作上,而真正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間大幅減少,針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徑的思考也不夠深入,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協同創新缺乏動力。因此,只有完善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評價機制,將協同創新的工作成果納入考評和獎勵標準,才能激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動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