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陜西教育2020目標”之二: 學前教育發展“轉型升級”
發布時間:2017-03-02 14:59:46 來源:教師報
春季學期開學前,家住西安市未央區明光南路的常肖兵惆悵了好一陣子。“孩子已經3周歲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幼兒園。”常肖兵說,區內公辦幼兒園學位太緊俏,民辦幼兒園保教費又太貴,“把人愁壞了!”最后沒辦法,常肖兵只好就近選擇了一家民辦園給兒子報了名:保教費每月1200塊錢,加上餐費等其他費用,一個月至少得1700塊錢。“我愛人沒有工作,孩子上學就占去我工資的一半,還要還房貸,壓力大呀!”常肖兵盼望政府多建公辦幼兒園,減輕萬千家庭的經濟負擔。
為達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目標,《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擴大公辦幼兒園資源,“十三五”期間力爭使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公辦幼兒園數均超過50%。專家表示,隨著人們對普惠性幼教資源需求的不斷增加,全省學前教育治理面臨“轉型升級”,大力擴充普惠性幼教資源尤其是公辦幼教資源則是學前教育深化發展的新動向、新舉措。 擴充公辦資源是滿足“剛需”2011年啟動實施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以來,陜西幼教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省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狀況總體良好,但是,目前公辦園占比不高、普惠性資源有限、‘入園貴’等新老問題比較突出。”寶雞文理學院青年教師鄭益樂說。
2月14日8時,在西安市蓮湖區工農路某實驗幼兒園(民辦)門前,面對記者關于保教費的詢問,送孫子上學的齊大爺直搖頭。齊大爺說,他現在每月的退休工資剛夠給孫子交學費,“全部交完后我的卡里只剩150多塊,連買煙錢都不夠。”他感嘆道:“公辦幼兒園太少,擠破頭還不一定能進去;民辦幼兒園太貴,把人錢包都掏空了……” 對此,多位學者、專家表示,現階段全省普惠性幼教資源的供給有限,而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在不斷地增加,這一突出矛盾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公辦幼兒園難進。西安市一企辦幼兒園副園長章敏認為,公辦幼兒園保教質量高、收費低,深受老百姓歡迎,但目前公辦園數量太少,特別是人口密度大的城區,公辦園學位緊缺現象尤甚。“據我了解,西安北郊某區,常住人口近百萬,政府主辦的公辦園雖說有四所,但位于三環內主城區的只有兩所,其中一所情況特殊,真正面向普通群眾的只有一所。”章敏說,主城區常住人口多,加之去年全面放開二胎,目前已經很緊俏的公辦園學位,未來兩三年形勢將更加嚴峻,亟待政府改善目前公辦園數量少的現狀,還要為學齡兒童數量小幅增長做好長遠考慮。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陜西平均每年會多出生4萬~5萬名幼兒,這對學前教育資源供需的沖擊不可避免。”鄭益樂說,“全面二孩”背景下,在學前教育資源供給上,陜西一方面要未雨綢繆,提早制訂與人口發展相適應的學前教育發展規劃,合理安排發展規模和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要加大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著力提高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水平。 對于《實施意見》中“擴大公辦幼兒園資源”的措施,鄭益樂認為,兩個50%目標的提出,符合群眾對于學前教育公益性與普惠性的價值訴求,也符合當前全省學前教育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據了解,陜西‘十二五’期間公辦幼兒園數量保持年均33.52%的增長速度,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公辦幼兒園3017所,占幼兒園總數的40.56%;全省公辦園在園幼兒59.14萬名,約占在園幼兒總數的42.33%。”他說,“依此發展勢頭,‘十三五’期間,全省學前教育兩個50%的發展目標一定能完成。” 《實施意見》還提出,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對此,章敏認為政府在學前教育治理方面抓住了關鍵。她說,陜西學前一年免費政策的實施,是學前教育“公益性”的體現,但其“公益性”“普惠性”的雙重性質,還要靠政府擴大公辦幼兒園資源、提高普惠性民辦園的保障能力來體現。 2月16日,西安市未央區教育局印發2017年工作要點,其中明確提出,“積極實施公辦幼兒園、普惠性幼兒園改造提升工程,協調加快長樂四幼、漢都新苑第一、第二幼兒園建設工程,力爭投入使用。”對此,常肖兵充滿期待。他說,想讓孩子上公辦幼兒園就像當年買房一樣,對他來說是“剛需”。 編外教師待遇怎么落實?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核心因素取決于師資水平。在學前教育師資隊伍方面,《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幼兒園教師長效補充和靈活多樣的用人機制,積極落實編外教師待遇。
“把編外教師的管理、待遇寫進文件,表明政府建設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決心很大。”陜西師范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教授說,當前幼兒教師數量龐大,其中編外教師占比很高,管理好這一部分群體,對于穩定和提升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意義重大。他說,用人機制的建立需要政府部門和基層園所在實踐中探索,但編外教師將長期存在的現實問題不容忽視,“如何落實他們的待遇問題,其實可以先行一步考慮。” 這位副教授說,近年來,國內個別地方已經開展了有效的探索。比如,浙江杭州2010年出臺了《杭州市幼兒園非事業編制教師管理辦法》,提出,非事業編制教師的人均年收入要不低于當地幼兒園事業編制教師工資福利待遇的60%,并逐年提高。再比如,湖南長沙2016年9月出臺《關于市屬公辦學校實行編外合同制教職工經費包干的實施意見》,為編外合同制教職工每人每年劃撥8萬元包干經費。“這些探索都值得借鑒,但還是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編外教師待遇問題。” 章敏建議,把編外教師的工作看作公益性崗位,參照社會其他公益性崗位管理辦法,在勞動報酬、社保繳費、住房公積金、經濟補償金等方面一視同仁,提升他們的職業榮譽感。 全力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入園留守兒童是青少年中的特殊群體,保障他們入園、入學體現社會的溫度和政府管理的程度。《實施意見》提出,健全關愛體系,著力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入園工作。
對此,章敏建議仿效脫貧工作,將適齡留守兒童建檔立卡,以公辦園為主解決他們的入學問題。“這需要當地政府不斷擴充幼教資源,特別是加快擴充公辦幼教資源總量來實現。”章敏說,“當然,公辦幼教資源總量的擴充需要一個過程,在此期間,對于家庭貧困的留守兒童,政府可以嘗試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購買學位來保障他們的入學問題。” 西安市高陵區教育局藥文崗科長一直關注留守兒童問題,他對《實施意見》中的這種提法表示非常贊同。“目前全省約有100多萬留守兒童,再加上單親貧困兒童,合起來人數更多,這是一個嚴峻而又嚴重的社會問題。”藥文崗說,切實加強對留守、單親、貧困、殘疾少年兒童的關愛和教育,教育部門責無旁貸。他建議,成立一個由教育部門牽頭,縣鄉村組、政府部門、社會各方參與的組織,真真正正、實實在在地關愛和教育留守兒童,使他們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