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穩步進入新常態,經濟在發展速度、結構以及動力上都產生了重大調整。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制造業整體從傳統的簡單加工到精加工,從承包國外知名品牌到自主品牌開發,從單純的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都對我國技術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挑戰。201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學位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達到一定規模,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可見,職業教育未來培養的技術人才不僅要多元化,而且要層次化且向縱深方向發展。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高等教育將最新科技成果即時轉化成生產力,這不僅需要科研人員的創新,同時也需要高層次技術人才的轉化與開發。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地位一直處于普通高等教育之下,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困境,必須運用新思維,走出新路徑:由名牌重點大學介入高職本碩辦學,在重點大學設立職業技術學院等部門來承擔教學、實踐任務,畢業經考核合格頒發“職業學位”。這對于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具有重大意義:不僅有利于迅速提升職業教育的地位、質量和辦學層次,也有利于最新科研成果的轉化與開發;不僅有利于優化職業教育師資配置,也有利于普通高等教育資源更好地服務社會;不僅有利于提升生源質量,也有利于為高層次技術人才提供更高的學習、發展空間;最終有利于優化我國人才結構,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