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警魂”育人工程的實施,不僅僅是“雙觀教育”及規范理念的傳播過程,更存在著如何提升活動開展效果,把握學生受眾需求的問題。要實現二者的內在統一,有機結合,就必須解決學生受眾在參與“鑄警魂”育人工程過程中以及日常學習、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及時回應在校學生的訴求。通過展開相應的調查研究,準確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各方面需求,為“鑄警魂”育人工程提供清晰的實施參照,并予以及時的回應解決。越是如此,就會越有助于“鑄警魂”育人工程取得顯著的成效,也會對學院的轉型發展形成正向效應。這實際也是“鑄警魂”育人工程的邏輯起點。因為,在育人工程信息傳播中,學生受眾也有著與其他社會成員同樣的利益追求,“鑄警魂”育人工程對于學生思想道德、行為規范的引領,并不意味著忽視和否認他們作為普通社會成員正常的利益訴求,相反,對于他們學習、生活方面的合理訴求,必須予以正面的、負責的回應。因為實踐中,人們不僅關注問題解決的結果,而且關注問題解決的態度與方式。對于“認可的給予肯定性評價,并伴隨積極的情感予以接受,不認可的則給予否定性的評價,并排斥于主體接受意識之外,或雖存留于頭腦中,但沉淀為消極的思想定式”[2]。在校學生利益訴求的解決方式如何,程度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鑄警魂”育人工程的實際效果。因此,必須把學生的利益訴求放在首位,無論他們是否通過一定的渠道正常反映,只要是涉及學生受眾的利益實現,就必須要迅速、有效的回應。不僅如此,還應定期地、主動地向學生征詢意見、解釋規定和回答問題,實現組織者與參與者的融合、統一,有效推進“鑄警魂”育人工程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