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陜西教育2020目標”(一):吹響義務教育提質增效的集結號
發布時間:2017-02-28 15:21:39 來源:教師報
2017年春節過后,寶雞市岐山縣麥禾營中心小學教師逯少莉早早做好準備,以“擼起袖子加油干”的飽滿精神迎接新學期的到來。“去年榮獲了電子白板教學大賽縣級優秀教學能手,今后爭取再上一個臺階。”逯少莉說,“省上出臺政策要求加強教師隊伍骨干體系建設,加大基礎教育名師培養力度,有這么好的保障作后盾,不努力還等待何時啊!”
逯少莉所說的政策,指的是《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這份文件從多個方面,對未來幾年義務教育教師發展、學校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落實待遇是激活師資潛力的良方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實施意見》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趙權(化名)是西安市藍田縣的一名鄉村教師,他扎根偏遠山區學校三尺講臺20多年,雖說近年來工資漲了不少,但他想到地理位置好的學校去任教的愿望一直比較迫切。“省上這個《實施意見》要求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西安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6—2020年)實施辦法》也要求落實鄉村學校教師生活補助政策,還支持各區縣對鄉村教師實行有差別的地方津補貼機制,說明從中央到地方都重視我們鄉村教師的待遇問題。”趙權說,省市兩級文件要求落實津補貼的規定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同等條件下,每月比平原學校的同行多拿幾百塊錢,“雖說錢不多,但我知足,用來給即將出生的孫子買‘尿不濕’足夠了,哈哈……”
《實施意見》提出,依法為教師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做好鄉村教師重大疾病救助。對此,寶雞市陳倉區實驗小學教師李曉梅連連叫好,她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落實這項“廣大教師的福利”。李曉梅之所以對此特別關注,是因為當年一位患病同事的遭遇。“那時我還在山區學校任教,一位當了多年代課老師的同事,后來轉正了,但公辦老師的‘高工資’沒拿多久就被查出得了直腸癌去世了。他的妻子沒有工作,加之他此前當了多年代課老師,工資特別低,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自己身體不適卻沒抓緊醫治,導致病情惡化……”李曉梅說,倘若那時候就有醫保或者大病救助政策,那位老師或許不會離開得那么快,他的家人也不會感到“天塌了”。
“落實津補貼、繳納社保、建設周轉房等措施,從根本上講有利于激活師資潛力,是提質增效的一劑良方。”陜西師范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副教授告訴記者,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優化配置,激發活力,有效利用人力資源,但多年來地方政府更多地聚焦師資配置,忽視了活力、潛力激發,使得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要知道,教師是專業技術人員,這部分人員的潛力像寶藏,一旦被開發出來,其能量相當大!”他說。
而西安市新城區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王東田認為,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即教育主體現代化,教師主體的現代化是其中之一,體現在教師教學理念的現代性、知識內容的現代性、教育方法的現代性和價值理念的現代性等方面。他說,從實際來看,教育不均衡的實質癥結在教師隊伍的不均衡,而教師隊伍不均衡的癥結是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知識水平、教學方式的不均衡。“我覺得加大教師培訓是一方面,要徹底解決觀念問題,教師的區域間大面積流動是比較有效的一種方式。因為培訓的能效有限,觀念落后的教師只有置身于一個大的先進的集體,才能徹底醒悟,而優秀教師交流到一般學校,更能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熏陶作用。”
農村校如何“追趕超越”?
近年來,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越來越突出。為解決這一問題,《實施意見》明確,要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對大班額學校實行銷號管理。與之對應的是,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生源越來越少,《實施意見》要求加大對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的扶持力度。
像經濟發展一樣,農村學校的發展也面臨“追趕超越”的形勢?多位教育界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均衡發展不是優質學校帶著薄弱學校走、城區學校帶著鄉村學校走,而是要并排齊步走。因此,農村學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農村學校必須要加快內涵發展才行。”上述那位陜西師范大學副教授說,內涵建設是一項復雜性、持續性的工程,首先需要校領導立足實際謀發展,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作好學校持續、健康、有效發展的頂層設計,以此統一思想、統領各項工作;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激發教職員工干事創業的信心和激情,人盡其才,各施其能;最后,要上下一心聚焦主業,圍繞教育教學業務,在提高質量和水平上下工夫,做到:發展一所學校,提升一校教師,成就萬千學生。“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任校長不一定能完成,需要兩任、三任甚至多任校長持續接力,不斷完善。”他補充道。
在寶雞市眉縣青化初級中學教師鄭楠看來,內涵發展要落實到細處。作為農村語文教師,她希望能夠加大對書香校園的建設力度。“雖然現在很多學校都提出建設書香校園,但能夠真正做好的不多,尤其是偏遠的鄉村學校,心有余而力不足。”鄭楠認為,以下兩點最應該得到改善。一是配備種類豐富的優質圖書。“從我們學校配備的免費書籍來看,很多書本質量不高,導致學生閱讀興趣不大,而且大多是名人故事系列,種類單一。”她希望政府能夠大力支持農村學校書香校園建設,以多種途徑提供優質書籍,支援每個校園都打造學生喜愛的圖書館。”二是加強現代化閱讀建設。“例如,配套電子讀物,提供電子設備技術等,讓農村孩子接觸前言科技,盡可能的縮短他們和城市孩子的差距——起碼在知識提供層面,做到教育公平。”鄭楠說。
學校布局動態調整勢在必行
為達到2020年全面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實施意見》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對此,多位基層學校負責人表示,辦學條件的改善既有利于優化學生讀書環境,更有利于促進學校長遠發展。安康市平利縣洛河鎮迎太小學是個村級學校,但校園面貌一點都不比城鎮學校差,塑膠場地嶄新平整,功能部室一應俱全。“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我們堅持中心小學和村級小學同步推進,教育教學設施同標準配備。”洛河鎮中心小學校長姜宏安說。據了解,得益于中、省、市義務教育學校“薄改”項目的推進和政府財政投入的持續支持,近年來,平利縣農村危房校舍、土操場、旱廁基本消除,中小學運動場全部軟化,農村學校教學設備得到補充和更新,現代化教學設備逐步實現全覆蓋。
此外,《實施意見》明確,結合城鎮化發展趨勢,進一步優化城區、新區、經濟開發區中小學布局規劃,建立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學校布局動態調整機制。“這個機制提得好,可以說是抓住了解決當前城鎮尤其是城區學位緊俏問題的‘牛鼻子’。”漢中市勉縣一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城鎮化是今后社會發展的趨勢,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定要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辦教育,就要根據城鄉發展動態和人口流動情況適時調整學校布局,使區域教育資源得到科學、有效、充分的利用。”他說,通過改擴建學校來增加學位的做法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城區、開發區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但動態調整學校布局的做法是長久之計,“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的目標也將迎刃而解。”學校布局動態調整勢在必行
為達到2020年全面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實施意見》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對此,多位基層學校負責人表示,辦學條件的改善既有利于優化學生讀書環境,更有利于促進學校長遠發展。安康市平利縣洛河鎮迎太小學是個村級學校,但校園面貌一點都不比城鎮學校差,塑膠場地嶄新平整,功能部室一應俱全。“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我們堅持中心小學和村級小學同步推進,教育教學設施同標準配備。”洛河鎮中心小學校長姜宏安說。據了解,得益于中、省、市義務教育學校“薄改”項目的推進和政府財政投入的持續支持,近年來,平利縣農村危房校舍、土操場、旱廁基本消除,中小學運動場全部軟化,農村學校教學設備得到補充和更新,現代化教學設備逐步實現全覆蓋。
此外,《實施意見》明確,結合城鎮化發展趨勢,進一步優化城區、新區、經濟開發區中小學布局規劃,建立適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學校布局動態調整機制。“這個機制提得好,可以說是抓住了解決當前城鎮尤其是城區學位緊俏問題的‘牛鼻子’。”漢中市勉縣一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城鎮化是今后社會發展的趨勢,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定要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辦教育,就要根據城鄉發展動態和人口流動情況適時調整學校布局,使區域教育資源得到科學、有效、充分的利用。”他說,通過改擴建學校來增加學位的做法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城區、開發區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但動態調整學校布局的做法是長久之計,“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的目標也將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