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俗有著豐富的文化包容性,涵蓋范圍極廣,可以分為物質民俗、人生禮儀民俗、精神民俗等多種類型。在大學語文授課中,諸多優秀的文學作品皆可以從民俗的角度去切入學習。例如沈從文先生的中篇小說《邊城》,傳統教育模式多從人物形象、人物關系、情節敘事的角度去賞析,忽略了作品中生動鮮活的湘西民俗、邊地文化。如果從民俗欣賞的角度去分析《邊城》就會令人耳目一新,可以鍛煉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的思維能力,還能從湘西民俗的描寫中感受到湘西傳統文化的魅力,知曉民俗文化描寫與小說創作兩者之間有機的聯系。作品中對于端午節的民俗描寫頗為細致,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邊城》中人物活動的環境正是屈原故國古楚國的所在。文中所述,每逢端午節,婦女小孩皆用雄黃酒在額頭上畫一個“王” 字,大家在河邊觀看賽龍舟、捉鴨子等競賽活動。這樣生動的節日描寫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視野,還可使學生對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