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造型,學會表現——以卡通教學為例
作者: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季醫梅
發布時間:2017-02-13 08:58:5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美術教學要帶給孩子一雙聰慧的眼睛,以發現生活中的美;要給學生帶來一雙靈巧的手,以表現生活中的美。美術給學生提供的是以圖形、造型等方式呈現的藝術對象,而美術教學的過程則是通過欣賞美來學會表現美的過程。本文試以卡通教學為例,闡述如何在欣賞造型的過程中學會表現美。
一、情境激趣,引導學生認識卡通
卡通是一種藝術造型,在學生的生活中,卡通形象總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常常是表象性的,與對美術的真正興趣尚有距離。因此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從藝術視角來認識卡通。筆者在情境創設這個環節主要設計了三個步驟:
1.通過師生問答,讓學生說說自己所理解的卡通。不出筆者所料,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卡通就是漫畫,就是一些看起來很有趣、很搞笑的人物形象。筆者在此基礎上強調:“卡通,可以看作一種表現某個目的、動起來的漫畫。”這樣的認識容易為學生所理解,這樣的理解又可以讓學生對卡通的認識超越原有的經驗性感覺,并為下面的教學提供鋪墊。
2.向學生提供卡通剪影,讓學生根據這些卡通形象去判斷是哪些對象。這一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自然而然地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迅速作出了判斷。然后筆者提出問題:你們為什么能夠這么迅速地作出準確判斷呢?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感性經驗引向了理性思考。
3.引導學生分析卡通形象的特征。此環節可以將上面呈現的運動員形象的原型與卡通形象進行比較,以讓學生發現卡通實際上是在尊重原有對象主要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夸張處理的結果。然后再提供一些植物或水果的卡通形象,引導學生認識到卡通也可以是擬人的結果。最后學生自然會發現,卡通形象就是對生活對象充分想象得來的。于是,夸張、擬人、想象等卡通生成要素就初步形成。
二、美術元素,引導學生欣賞卡通
如何讓學生在興趣基礎上擁有欣賞的眼光,是卡通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會通過卡通表現事物對象的重要基礎。 筆者在這個環節通過幻燈片呈現了一個由筆者自己創作的卡通形象:一個綠色的辣椒,戴著墨鏡,手握話筒,作明星歌唱狀。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猜猜老師設計這個卡通形象的初衷是什么?這個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對卡通形象的關注,學生自然地就盯著這個卡通形象進行思考。筆者通過這個問題來促進學生將卡通形象與他們的生活經驗進行有效的聯系。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設計一個卡通形象。這個問題是為了下面的“學會表現”服務的,但在此提出有其前置性意義,因為用卡通形象來表現某個事物或意圖,本質上就是一個觀察、思考的創作過程,需要做足設計的功課。
三、創作體驗,引導學生學會表現
經由上述過程,課堂教學就進入了卡通創作的環節,這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環節,也是充滿挑戰的環節。筆者給出的創作原型是一只草莓和一張人臉,要求學生任選一個對象在畫紙上進行卡通形象的創作,同時用簡短的語言寫出創作目的。
在學生創作中,首先會經歷一個任意創作的過程,與教學目標并不一致,但卻是可以理解的,教師只要加以提醒即可,盡量不要批評。在全體學生真正明確了創作目的與要求之后,他們就會安靜下來,真正進入到創作的過程中。于是有學生模仿筆者對辣椒的創作,將草莓設計成明星形象;有學生將辣椒手上的話筒改成了吉他;有學生將草莓設計成了一個可愛的芭比娃娃形象,一頭金發,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
這樣的創作過程有著明顯的開放性特征,這樣的開放恰恰可為后面的總結提供教學契機:將學生的優秀作品集中進行投影,讓學生觀察這些作品的效果與創作意圖,并總結卡通形象創作的關鍵要素。事實證明,只要課堂開放,學生的觀點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這樣的教學過程讓筆者意識到,需要貼近學生,需要設計教學過程。本課的教學也表明:一旦打通了教學目標與學生基礎之間的通道,就能夠真正引導學生在對造型的欣賞當中學會創作,學會用造型來表現心中的美。美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意”,意由心生,而只要用心營造學習環境,美就會自然產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