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226萬學生
發布時間:2017-01-11 15:26:29 來源:教師報
學生營養餐
日前,記者從陜西省教育廳獲悉,近年來陜西省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采取多項措施,并軌推進,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走在了全國的前列。目前,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全省所有縣(市、區)226萬名學生,占全省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74%,其中52個縣(市、區)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全覆蓋。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確保每一個孩子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確保每一個孩子有學上,要讓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機會和可能。同樣,確保營養改善計劃這項惠民工程、暖心工程覆蓋到每一個貧困縣,覆蓋到每一個貧困兒童,也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五年來,基本解決了貧困學生的在校吃飯問題。按照每人每天4元,每年800元的補助標準,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591億元。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國超過二分之一的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超過二分之一的義務教育學校提供營養餐,近四分之一的義務教育學生享受營養膳食補助。
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在漢中市檢查“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和食品安全工作
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陜西自2012年春季學期開始,在周至等43個國家試點縣(區)全面啟動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同時決定將已實施兩年多的“蛋奶工程”與國家營養改善計劃并軌運行,此后三年三次擴大覆蓋面,到2014年底,實現了營養改善計劃在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覆蓋”的既定目標。延安市、神木縣、府谷縣還將全部的高中學生納入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范圍。全省總體實施規模居全國前列。從近三年評估監測報告看,試點地區學生身高體重有明顯增長,學習能力有所提高,農村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的狀況得到持續好轉。
28.3億元:完成43個縣學校食堂建設任務
陜西省遵循“政府主導、試點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的總原則,加強政府統籌,突出各級政府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主體責任和工作職責,市縣各級政府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財政投入等措施全面推進。加強項目統籌,統籌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等項目,積極推動學校食堂建設,累計投入28.3億元,完成了省內國家試點43個縣學校食堂建設任務。加強工作統籌,將各市區、各有關部門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工作情況納入其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加大對財政、教育、衛生、審計、藥監等部門的統籌協調力度,通過組織開展聯合督查等多種方式確保政策精準落實,實現經驗共享,促進工作有效開展。
扶風縣配餐中心
46億元:每天支付學生營養膳食補助904萬元
實施好營養改善計劃,落實措施是重點。創新供餐模式,2013年省財政投入專項資金7500萬元,在15個國家試點縣建設學生營養餐配送中心,解決學校食堂供餐不足的問題,目前已建成22個學生營養餐配送中心,服務學生15萬余名。加大經費投入,省財政將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到小學1050元、初中1250元,重點解決學校后勤人員聘用經費和食堂水、電、煤等費用。落實機構和人員,33個縣(區)設立了單獨的營養辦(國家試點縣13個,地方試點縣20個)。各地通過崗位調整、臨時聘用、安排公益性崗位等措施,落實食堂工勤人員2.3萬余名,較好地解決了學校食堂工勤人員緊缺的問題。截至2015年底,省、市、縣三級累計投入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資金46億元,全省各級財政每天支付學生營養膳食補助資金達904萬元。
377所學校:9個縣實施“陽光校餐”試點工作
實施好營養改善計劃,安全運行是保障。陜西始終把食品安全當作“紅線”,把資金安全當作“底線”常抓不懈。制定了食品安全監管、營養狀況監測評估、信息公開公示、配餐中心建設、補充配置校醫和應急事件處理等政策措施。省學生營養辦連續三年對試點縣進行了專項督查,規范學校食堂供餐準入、資金監管使用、供餐模式優化和食品安全管理、公開公示等各個環節。省審計廳組織對43個國家試點縣(區)進行了專項審計,及時發布審計公告,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和導向作用。注意加強教育培訓,成立省營養改善計劃專家指導組,編印《陜西省學生營養膳食工作指南》,組織營養專家深入市縣和學校就營養改善計劃政策、食品安全管理知識、營養健康知識、《食品安全法》及應急事件處置等進行宣傳貫徹培訓和專題輔導。加強政策宣傳,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組織網絡在線訪談、食堂開放日體驗、營養改善計劃宣傳月等活動,解讀中省政策措施,通報實施進展,回應社會關切。在全省陜北、關中、陜南三個不同地域選擇9個縣實施“陽光校餐”試點工作,377所學校每天公布就餐人數、帶量食譜、采購等情況,接受學生和家長及社會監督,打造陽光工程。積極按照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對學校供餐營養量達標的分析報告,研究分析食育,保障學生營養,改善膳食結構,不斷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營養不良狀況。
留樣食品
從“蛋奶工程”到營養改善計劃,從寄宿生和貧困生享受到營養改善計劃,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覆蓋,陜西省的學生營養改善工作以其顯著的實施成效,贏得了教育部、第三方機構等社會各界的關注支持和廣泛贊譽。2013年,受全國學生營養辦委托,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對全國680個國家試點縣區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評選出20 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工作先進縣”,陜西共有寶雞市扶風縣和商洛市商南縣、洛南縣等3個縣獲此殊榮。2016年4月26日,省政府副省長莊長興代表陜西省在國務院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座談會上作交流發言;2016年11月10日,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作為唯一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代表應邀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國際學校供餐與學生營養改善研討會”上作大會交流發言,介紹了陜西自2009年以來的學生營養改善工作開展情況,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一致好評。
2016年11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2017年將營養改善計劃試點范圍擴大到全部貧困縣。2016年12月27日,教育部在北京舉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覆蓋省部簽字儀式。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出席并講話。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代表教育部分別與河北、山西、內蒙、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10省(區)簽署協議,標志著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由重點突破進入了全面覆蓋的新階段。這也意味著,營養改善計劃的覆蓋范圍擴大到1590個縣,全國有超過1/2的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近1/4的義務教育學生享受營養膳食補助。經測算,實現這一目標,將主要涉及88個縣、近300萬名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地方每年需投入膳食補助資金約25億元。
2017年,陜西省將以《陜西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管理辦法(試行)》制定印發和宣傳貫徹為契機,以“讓學生吃得營養又安全”為目標,緊抓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兩大重點,進一步強化市縣政府責任和關鍵環節工作落實,加強各級學生營養辦和食堂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和統籌力度,加快推進學校食堂供餐,及時發現和妥善解決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切實推動營養改善計劃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實施水平,激勵和引領各有關方面共同把營養改善計劃這一惠民工程做實做好,促進廣大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