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者以陜西西安在讀大學生的身份,對西安部分高校的中亞留學生進行調研,深入了解留學生們的思想動態、生活狀況、學習興趣等,探討西安市中亞留學生交流現狀與所面臨的問題,并尋求相關解決方法。推進中國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國際化進程,尤其是加強與絲路沿線各國的文化教育合作,具有歷史與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亞留學生 思想與生活 困惑與需求 尋求解決方法

來華留學事業是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在中央統一部署下,教育部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指導來華留學工作,始終堅持“擴大規模、優化結構、規范管理、保證質量”的工作方針,穩步擴大來華留學生規模,不斷優化其結構,使之呈良好發展的態勢。據2014年全國來華留學生數據統計,亞洲來華留學生的數量眾多,占所有來華留學生數量的一半以上。據陜西省教育廳統計,2014年約有600余名中亞留學生在陜西高校就讀,占該省外來留學生總數的一大部分。近年來,隨著“絲綢之路”沿線的經濟、社會、文化的快速發展,陜西與中亞各國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推進中西部地區高校的國際化進程已經非常迫切,尤其是加強與絲路沿線各國的文化教育合作,更具歷史與現實意義。同時,陜西省教育廳還將鼓勵選派中國留學生赴中亞學習,加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人才戰略準備。

筆者通過對西安三所高校的大約100名中亞留學生生活學習現狀的調查,探討西安市中亞留學生交流現狀與所面臨的問題,并尋求解決方法。

第一,關于專業選擇。我們發現大部分中亞留學生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求學專業,這足以說明其對自己的留學生生涯還是比較重視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選擇專業的原因是此專業比較熱門。有許多學生對專業的未來就業發展情況并不十分了解,而是看市場熱度跟風喜好,這是市場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弊端。

第二,關于學習困惑。我們發現中亞留學生在西安遇到的最大問題首先是語言問題,其次便是專業知識太難懂。而專業知識難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語言所導致的,因為專業詞匯的深奧,導致語言功底本就薄弱的中亞留學生更是難以理解。由于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也會懷疑自己的學習方法,希望老師和同學幫助自己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留學生在西安遇到的問題還是學習問題,很少存在與人交流的問題。但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留學生們覺得省內大學的人文氣息和學術自由較為欠缺。

第三,關于職業規劃。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中亞留學生希望作為海歸派回國內就業,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本身最適應那里的環境,而且大多數留學生表示他們出國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在中國留學后回國到本國的中國公司就業。絕大部分的中亞留學生都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四,關于留學費用。大部分留學生的生活及學習費用都來依賴家庭的支持,也有很少一部分是由獎學金補助和勤工儉學以及助學貸款。但是他們表示,雖然在申請的時候成績很優異,但是他們申請獎學金的成功率不高,而且獎學金力度不大。

針對西安中亞留學生學習上的困惑與留學費用上的要求,我們通過詢問留學生們和授課老師,給出以下的解決方法。

一是學校可以適當減少課程的數量和種類,降低難度,循序漸進安排中亞留學生的學業。更重要的是,學校應該安排組織更多的晚會等活動,為留學生創造跟中國學生交往的空間及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留學生為了學漢語來中國,而提高漢語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跟中國學生交流。

二是校方可以開設專門針對中文語法、口語和寫作的課程。留學生中,有人可以把中文說得很流利,但是寫得不好;有的人則相反。中文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生活的基礎,很多學校卻往往對此不夠重視。有的留學生建議除了學習漢語外,也希望多學習別的外語。因此建議學校開設類似的選修課,留學生們可以互相學習彼此的母語。他們對各種各樣的選修課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三是大學老師宜增加和留學生們的日常交流。有中亞留學生說,學生們敬畏老師,從而不會覺得老師是很親切的人。其實在他們的眼里,老師和學生們的關系應該是很融洽的。老師會常常聽取學生的意見,因為學校的存在是為了學生服務,所以老師可以與留學生一起吃飯聊天,參加學生活動等等,與中亞留學生打成一片,以促進師生感情,提升留學生語言水平與學習興趣。

四是希望學校能夠改善留學生獎學金系統不夠完善這一情況,從而鼓勵中亞留學生來西安留學。就本次調研數據而言,陜西所在的中亞留學生的留學費用幾乎都是由家長和親戚資助,但事實上,很多留學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學業,這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大的肯定。

雖然我們是從改進中亞留學生的現狀出發,著重聽取留學生對留學現狀的不滿意之處,但不能否認的是,大多數留學生對自己的留學經歷還是很滿意的。他們說老師都很和藹可親、講課生動、有幽默感,同學們也建立起很不錯的友誼,相處得非常融洽。宿舍很舒適,時間很充裕,能很好地享受生活。中國的校園有很大的特色,各種各樣的建筑也無不透露出中華文化的風采。中亞留學交流活動總體來說還是取得了可觀的成就的。除此之外,暫且不說西方國家,相比中亞,中國的很多大學的硬件設施還是相對落后。是學校對此不夠重視?還是我們的學生素質欠缺?這值得我們深思。而且,中國的大學缺少很多人性化的地方。有些在國外已經普遍存在的人性設計,在國內卻還是見不到影子。其實我們在調研的同時,也是在尋找中國大學的不足。

在在中亞留學生的眼里,老師是必須要尊敬的,學習是對自己未來的負責。我們希望在經過這次的調研之后,我們也能更多地反省自身,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