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發布時間:2017-01-09 08:59:52
【摘 要】當前,新媒體已經發展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并對大學生思想以及行為方式產生重要影響,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成長發揮的正面影響不斷削弱。在這種情形下,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價值觀念紊亂、主流觀念差以及交往能力下降等現象。針對這種現象,高校在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依托新媒體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的引導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學生思想行為特點
1.價值紊亂
新媒體可以通過固定服務終端以及移動服務終端為當代大學生提供個性化服務方式,這對于推動大學生的個性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能夠為大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提供了廣闊空間。但是,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新媒體環境中的良莠不齊的信息資源會對大學生造成劇烈沖擊。在海量的信息資源面前,大學生容易出現價值標準迷失以及價值選擇困難的現象。近年來,我們通過新媒體渠道所獲取的大學生價值觀念紊亂的報道屢見不鮮。并且在新媒體環境中,在西方腐朽思想的影響下,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有部分大學生出現了嚴重的拜金主義價值觀,這對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構成嚴重威脅[1]。
2.大學生交往行為失范
新媒體構建的虛擬交流社區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傳統社會關系的拓展,這無疑豐富了當代大學生社會交往范圍。同時,由于大學生身處校園,與外界的交流相對較少,而通過新媒體這種虛擬交往平臺,一方面可以使大學生了解我國社會發展動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大學生拓展人際關系網,構建社會關系。但是,這也很容易使大學生的現實交往能力被削弱。由于網絡虛擬空間交往活動往往具有隨意性,會使大學生在進行虛擬交往的過程中缺乏嚴肅性和責任感。
3.自主性增強,主流意識弱化
目前,大學生的自主價值觀念不斷增強,在信息資源的選擇和接收方面表現出了很大的自主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大學生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偏安一隅,導致了大學生對主流信息缺乏準確判斷和選擇能力,致使大學生對社會主流文化以及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缺乏認同感,這對于大學生自身和對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都構成了消極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機遇
1.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得到了拓展
在新媒體環境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渠道得到了極大拓展。當前,新媒體移動終端已成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必備工具。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服務終端覆蓋面廣、互動性強以及暢通性好的特點,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過多元化、雙向的可選擇的交互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于傳統的單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2]。
2.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得到增強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以過往的研究成果以及社會實例進行教學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很差,也容易使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出現厭煩的情緒,教學效果一般。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新媒體技術獲取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并能夠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將最新的理論及思想與社會發展相互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時代性。同時,將思想政治理論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這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海量的教學資源
新媒體的出現以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這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方面,同時也體現在教育手段的多樣化方面。新媒體是一個動態的、無限的世界,新媒體在任意時刻都有無數的信息資源更新[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根據這些最新的教學資源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補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除此之外,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通過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效果。
新媒體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策略分析
1.新媒體與數據分析技術相結合,增強教學針對性
準確地把握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結構、認知特點以及興趣愛好,能夠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增強教學的針對性,這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效果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為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準備階段,可以利用現在已經發展成熟的大數據技術,對大學生的瀏覽記錄和瀏覽習慣進行深入發掘,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特點,以此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這樣可以有效增強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只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知結構,才能真正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2.網上引導與網下指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經指出:“誰能掌握信息,控制網絡,誰就擁有世界。”這句話充分表明了在現代社會中,新媒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思想陣地[4]。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繼續采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很難起到對大學生發展的導向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的環節中,要將網上引導與現實引導進行積極配合,正確發揮新媒體技術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中的正向作用。這樣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當中,通過學校教育與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3.提高主體鑒別能力,優化新媒體環境
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環境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這主要體現在新媒體環境的虛擬性方面[5]。高校在借助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發揮主體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高校要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需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新媒體環境,要充分挖掘新媒體的教育價值。同時,學生在利用新媒體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自己所學到的思想政治的基本指導思想和指導原則,增強自身對各類信息資源的辨別能力和辨別水平,在利用新媒體服務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要主動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擾。為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新媒體環境建設中來,積極發揮新媒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4.以學生為中心,加強人文關懷
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轉變傳統的理念,樹立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學生服務的觀念,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并且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此作為開展教育的切入點。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要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日常學習以及生活情況,以新媒體為中介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而促進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協調發展。
結語
新媒體的出現和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帶來了機遇也構成了嚴重的挑戰,針對在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以及行為等方面出現的新問題,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依托現代新媒體技術,積極探索新的、符合學生認知模式和認知水平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才能推動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雯婷:《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策略分析》,《學習與實踐》2010年第10期,第73-74頁。
[2]郭俗丹:《淺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教育探索》2011年7期,第121-122頁。
[3]汪馨蘭、戴鋼書:《創新與發展:新媒體環境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第78-80頁。
[4]王振友、趙星、石慧:《新媒體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第55-58頁。
[5]郭峰、付娟:《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與路徑探索——從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體角度展開的思考》,《中國報業》2013年第1期,第134-13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