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模因的是與非
發布時間:2017-01-09 16:57:06
【摘 要】隨著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生活中出現了大量語言模因現象。本文分析了模因能夠廣泛傳播的原因,同時指出模因的“自私性”致使語言模因良莠不齊,通過探討語言模因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從而規范書面語使用,使我們成為語言模因的真正主人。
【關鍵詞】語言模因 積極影響 消極影響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基金來源: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外語類大學生批判性思辨能力培養與測量之行動研究》,(SGH140881)。
引言
在通信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語言模因現象已經越來越普及,這是人類從事社會實踐的必然結果。語言模因同基因特性一樣,自身都會在傳播中盡可能地自我重組、復制和變異,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語言模因同基因一樣,“自身并沒有預見性,它們只關心自身的復制,不考慮有機體本身的利益,這就是Dawkins 所說的自私性”[1](張旭紅,2008)。
模因與語言模因的含義
模因(Meme)由著名動物學家和行為生態學家Richard Dawkins在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是由達爾文基因遺傳學延伸而來的模因論,模因的單位是語義實體,即詞素、詞、詞組、句子、話語,模因是通過模仿進化。在我國學術界,何自然率先將模因稱為語言模因(2005),張旭紅(2008)結合對基因和模因特點的歸納,將語言模因定義為是一種語義實體,語言模因是語言的復制因子,即通過詞素、詞、詞組、句子和話語按照一定規律進行重組、復制和傳播,形成模因的復合體或多重體,以及人文因素的影響,是形成人類語言多樣性的內因[2]。
語言模因廣泛傳播的原因
1.漢語結構、詞義的靈活性。漢語為表意文字,多簡單句,多四字詞組,多排比句,富于跳躍性,可以成為詩性,屬于抒情語言,輕分析而重意合,一個個詞語好像一個個基本粒子,可以與其他詞語隨意黏合,主觀性強,句子結構松散,通過思維中豐富的想象力凝聚語言。詞語隨意碰撞形成不同詞序,意義卻完全不同,譬如“紙花”“花紙”“前面的小樹”“小樹的前面”,而且漢語詞意蘊含豐富,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2.語言模因的多產性。多產性是指語言模因因子像“病毒”一樣可以迅速“感染”和“擴散”,在不同的情境中迅速變體并產生多個副本,可以像公式一樣適用于各種語境。如網絡流行的“淘寶體”:“親,您好,有什么可以幫到您。”讓人聽起來舒服而倍感親切。
3.語言模因的易學性。電影《地道戰》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高,實在是高”,結構是“╳,實在是╳”,只需要替換其中的幾個詞就可以產生表達不同內容的模因變體,如“妙,實在是妙”,“好,實在是好”……用不同的詞匯填充,運用到不同語言環境中去更顯生動形象,使語言模因變得簡單易學。
4.通信技術的推進作用。電視、報紙、廣播、互聯網、手機五大媒體不僅是信息傳遞的載體,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際交往通過網絡和手機進行,由于這種便捷的傳媒通信工具的存在和迅猛發展,使語言模因的快速復制與廣泛傳播成為可能和必然。
語言模因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1.語言模因的積極影響
(1)實用性。人類之所以要創造語言來表達日益豐富和復雜的思想,是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離不開語言,語言可以最簡化地表達人類思想,如果語言變得比思維還復雜,那么就會加重人類思維的負擔。語言模因淘汰了那些冗長的、晦澀難懂的、結構復雜的語言,選擇了那些簡潔的、容易理解的、結構簡單的語言進行復制和傳播。如“豆腐渣工程”“綠色通道”“房奴”等,比喻形象貼切,容易理解,實用性強。
(2)經濟性。即以最小的語言符號獲取最大最多的語義。語言交際時,說話者總是努力選擇能使意思表達完整又能使聽者準確理解的最少語符,即最經濟原則。比如:“房奴”指由于房價虛高、工資卑微而不得不長期在銀行貸款,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為了償還房屋貸款而努力工作的人群。
(3)時尚性。語言模因具有很強的時代氣息,以其幽默的語言、調侃的風格、樂觀的態度、批判的眼光,尤其受到喜歡追新逐異的年輕人的喜愛,富有新意,給人前衛感,為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生活創造了輕松的氣氛,暫時緩解了人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2.語言模因的消極影響
(1)語言模因加速語言和文化向低俗化方向發展。人們對語言模因很熟悉,它借助通信技術,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又感到很陌生,陌生是因為語言模因現象背后的東西耐人尋味,加重了我們思考的負擔,因為語言模因表現出了強大的誘惑力,甚至可以超越人類而成為主宰,人原本應該是語言模因的主人,但實際情況卻遠遠出乎了我們的預料,語言模因不僅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歡笑,也給我們帶來悲傷和痛苦,甚至影響了文化的走向,影響了人們的價值取向。
(2)成語被模因變體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破壞和篡改。很多廣告使用諧音模因,即語音派生模因,復制的方式可以是同音完整復制,也可能是近音局部復制,生活中有大量的四字成語被模因,含義卻相去甚遠。例如:默默無“蚊”(某驅蚊器廣告)、笑逐“言”開(鳳凰衛視一欄目名稱)、“衣”鳴驚人(某服裝廣告)、百“衣”百順(某服裝廣告)、“咳”不容緩(止咳糖漿廣告)、一望無“牙”(某兒童廣告)、“牙”口無言(某牙膏廣告)、一“明”驚人(眼藥水廣告)、一“箭”鐘情(箭牌口香糖廣告)……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
但是成語能夠被模因變體嗎?成語本身有其約定俗成的含義,大都有一定的出處。例如“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于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3]比喻有真才實學的人,平時默默無聞,能夠耐得住寂寞,注重積累,厚積薄發,一旦施展才華,就能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3)語言模因會限制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語言模因雖然生動活潑、富有時代氣息、貼近現實生活而受到歡迎,但大多數語言模因粗俗不雅。有一位中學生在QQ中寫道:“我的JJ(姐姐)昨天帶著不知是她的青蛙(長相難看的男友)還是童鞋(同學)來到我家,那個家伙吃飯時一個勁兒地向我媽媽獻媚,那醬紫(樣子)真是BT(變態),9494(就是就是),瞧那熊樣,7456(氣死我了),真是我的偶像(令人作嘔的對象)。”這樣的語言在網絡中隨處可見,但實在是粗俗不雅且只有諳熟于網絡用語的人才能看懂。
正確對待語言模因
其一要提高對語言模因的鑒別能力:絕大多數語言模因簡單粗糙、粗俗不雅,不應進入書面語。如諧音模因:“有木有”—有沒有、“神馬”—什么、“請踩納”—請采納、“偶”—我……再如過于口語化的語言模因:“坑爹”“高大上”“給力”“美眉”“恐龍”“打醬油”……如改變了原義的基因型語言模因:“白骨精”原義是《西游記》中人物,網絡語言中專指白領、骨干、精英人群,天才(天生蠢材),老臘肉(老人),小鮮肉(年輕人)等,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而有些能夠傳遞正能量、結構簡潔、表達明了的語言模因可以被廣泛使用于書面語,如一些名言警句、慣用語、詩詞、俗語等。如:“失敗是成功之母”在不同的語境下,就可以產生不同的模因變體。“勤奮是成功之母”“知識是成功之母”“經驗是成功之母”“智慧是成功之母”……這些語言變體具有結構簡單、富有韻律、內容催人奮進等特點。因此,我們要堅決反對那些含有低級趣味、奢侈浪費及拜金主義傾向的語言模因。
其二要加強語言文字規范的政策面引導:《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規定作文中使用不規范網絡時髦語言要被扣分(陳令君,2010)。[4]但目前政策制定部門還沒有出臺詳盡的關于網絡用語的語言文字規范說明。筆者認為能夠作為書面語使用的語言模因較少,作為書面語的語言模因應以傳遞正能量、語言文雅生動為主要標準。
參考文獻:
[1]張旭紅:《語言模因觀初探》,《外語與外語教學》2008年第3期。
[2]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語言科學》2005年第12期。
[3](西漢)司馬遷:《史記》,岳麓出版社,2011,第203頁。
[4]陳令君:《媒體時髦語調模因效應與生態反思》,《求索》2010年第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