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轉型背景下“訓賽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發布時間:2017-01-06 15:46:03
【摘 要】本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高校在轉型背景下,以項目化的方式,搭建訓賽結合的“三創”能力的多維實踐平臺,以培養出應用技術型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 應用技術型 創新 三創
基金項目: 2015年西京學院校級重點教改課題 《高校轉型背景下項目教學的研究——以“訓賽結合”項目教學構建 “三創”能力的多維實踐平臺》。課題編號:JGGH1517。
研究背景
本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36號文件“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總目標①,結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對高校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及實際調研,提出高校在轉型背景下,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研究,以項目化的方式,搭建訓賽結合的“三創”能力的多維實踐平臺,以培養出應用技術型的創新人才。
應用技術型創新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高校作為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地,創新教育的開展是必須的,但是,有些高校僅僅是成立了創新學院,實際的孵化項目不能落地,學生雖參加各類比賽,但賽后項目就此擱淺,對創新創業而言,是不行的。2015年8月“京東大學校長班——西北地區”的研討中,對高校領導和一線教師就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研,通過六個問題調研:教師隊伍建設; 學生培養校企合作機制;學生實習實訓平臺、實訓基地;高校想了解和學習的知識調研。對調研結果進行統計發現,教師和學生能力存在問題排在首位的均是實踐能力欠缺,校企合作機制不明晰,據調研,部分高校有校企合作,但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某985高校領導說,他們的本科生少,采用的是研究生的教學模式,這與教育部宗旨是不符的,經過研討,培養應用型技術型創新人才,必須加強校企合作,要進行多方面的改革,從課程考核、課堂考核等來進行。
各高校針對學生創新創業進行了多方面的舉措并開展了各類大賽,例如:教育部舉辦的“互聯網+”大賽,大學生“三創”挑戰大賽,“挑戰杯”大賽等,從舉辦大賽的初衷來看,都是為了學生能夠具有創新創業的能力而辦的,但是,從實施結果來看,真正落地的項目并不多,學生經過比賽是得到了鍛煉,但項目沒有延續終究是個缺憾。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業率,讓項目落地,課題組經過研討,提出搭建訓賽結合的“三創”能力的多維實踐平臺,采用項目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教師和學生融入到企業,在不斷的實踐——理論——實踐——循環過程中進行創新。
訓賽結合的應用技術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應用技術型培養,必須要符合市場的要求,重實踐,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得出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要點。
1.更新人才培養方案
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可以和本專業相關的企業人士根據企業需求,一起來修訂。教師更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加大實踐課的力度,在西京學院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提出了“一體多翼”的人才培養方案,讓學生發揮特長,開設課程可以多個方向,學生根據興趣選課,這樣培養出的人才就不會一模一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只需搞好后臺服務,比如:圖書館藏書、網絡資源、沙龍場所,專業社團支持等后勤服務即可。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模式提倡翻轉式、項目式教學,教師課外準備眾多的素材,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搜集資料,課堂教師引入課題,學生根據資料要求,來完成教師的提問。
項目式課堂,合作企業提供真實項目,做到真題真做,或和企業合作進行課程建設。雙方共同設定課程評價體系,學生按照預定的目標,逐步推進,在不斷完成任務過程中,主動性能動性會大幅度的提高。
3.改革考核方式
實行多元化考核,設計一份文案、網站作品、開發數據庫系統,大作業形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核時間可以一二周甚至一學期等。比如:大學生就業課程,可以開設一場模擬的招聘會,學生應聘,教師評價,改進,直到良好為止。
網頁設計課程,提交網站作品,對所學的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考核方式改革了,學生真正動起來,才能培養出應用技術型人才。
4.校企合作做到實處,教師進企業,企業進學校
校企合作,規范校企合作的模式,做到雙方共贏,企業給學校提供場所,提供崗位,學生和老師增強了實踐能力,企業也招到了需要的人才,達到共贏,雙方在洽談中明確責任和義務,長久合作,校企共建實訓基地,企業入駐校園,這樣更利于管理,達到長期的合作。
5.鼓勵學生參加科技大賽,扶持學生創業團隊
科技大賽,學生可以選取企業導師和學校教師作指導老師,拿企業的真實項目參賽,在實踐中創新。事實證明參加過大賽的同學,直接創業或找工作時,優勢明顯高于無比賽經歷的學生。據調研,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求學生有一年的工作經驗,這一年的工作經驗,學生在參加大賽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最重要的一點,從最初的學生組建項目團隊開始,學校找專門測評機構進行大學生創業能力測評,這樣成功率會更高。
6.建立學分銀行
大學各專業開設的課程很多,設置學分銀行,比如:學生大賽獲得獎項,可以置換學分。學分銀行的實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7.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
校內創業導師的聘任,可以直接從企業聘用,教師也可以去企業掛職鍛煉,培養雙師型教師。
8.校企共建課程
企業提出需求,學校根據專業特點及企業需求,商定課程內容,開發項目模塊,項目融入到課堂中,這樣,既培養了創業導師,學生也得到了鍛煉。
總結
高校要培養出創新應用技術型人才,必須改革,從人才培養方案、教師隊伍、課堂教學模式、考核方式、創業訓練項目、校企合作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建設一個創業的多維平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創新應用型人才。
注釋:
①《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
[2]葛宏翔:《獨立學院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
[3]李翔:《應用型軟件技術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計算機教育》 2011年。
[4]宮新軍:《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人民論壇》2010年。
[5][美]羅恩·沙 《互聯網思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