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觀理論視角的鋼琴伴奏在教學中的作用研究
發布時間:2017-01-06 11:44:50
【摘 要】鋼琴伴奏作為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表現藝術,能夠開發學生內在的音樂潛力,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感知能力,在聲樂伴奏、舞蹈伴奏及器樂伴奏等各類藝術實踐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鋼琴伴奏已經成為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其體現著教師的實踐能力以及創造思維能力,也對教師的演奏能力、藝術修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宏觀理論視角剖析了鋼琴伴奏的內涵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并闡述了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和藝術修養。
【關鍵詞】鋼琴伴奏 音樂教學 演奏能力 藝術素養
鋼琴伴奏是一門表演難度較高的藝術類別,是依據歌曲旋律的樂音動態結構,通過對歌詞表達寓意的精準概括和提煉,選擇能夠表達歌詞意蘊,體現曲中情景的和聲、伴奏音型與織體等來揭示歌曲內涵的。由此分析,鋼琴伴奏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能力,對于鋼琴伴奏教師來說具備完善的演奏基礎,高超的演奏技能和即興表演能力對教學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鋼琴伴奏在教學中的作用
1.鋼琴伴奏對音樂感知能力的影響
生物谷報道: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神經元》雜志上聯名發表文章說,音樂和語言一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之一,對音樂一竅不通的人也天生具有“音樂細胞”,這說明人的音樂感知能力是可以被培養的。學生時代是音樂感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但因學生智力發展狀況、音樂專業知識以及藝術素養的不同,其音樂感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需要遵循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發展規律,采取有效的音樂教育措施,才能促進學生感知能力的加快形成和發展。而鋼琴伴奏是以準確生動的音樂節奏、美妙的旋律來營造美的空間,展現美的意境,從而讓人展開豐富的聯想,獲得啟迪;同時,鋼琴音樂的優美音色、飽滿的和聲織體、豐富的旋律起伏變化、平穩的節奏與速度,能夠帶給人以聽覺刺激,進而激發對音樂律動、感知體驗、藝術想象等較為深刻的音樂內涵的探究欲望,使得學生從感性理解,逐漸地進入到更為深刻的藝術想象和創作中。為此,在教學中強化鋼琴伴奏的功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掌握音高、節奏、速度、情緒等音樂屬性,更重要的是使作品的音樂形象更加完整,增加作品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從而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和探究的主動性,縮短音樂感知能力培養的過程。
2.鋼琴伴奏對審美能力的影響
著名美學家滕守堯先生提出,人的審美能力是在體驗與感受藝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而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能力。鋼琴伴奏正是基于聽覺感官刺激,來實現其對學生審美感知能力、審美表現力及審美鑒賞力的影響。首先,在音樂教學中,鋼琴伴奏優美的旋律、明快的節奏、飽滿的和聲,能夠營造音樂表達的意境和氛圍,從而撥動人們心靈中的琴弦,通過內心聽覺感受,使之產生深刻的美感體驗,形成審美感知能力;其次,音樂是想象的藝術。鋼琴伴奏的反復彈奏和訓練,能夠讓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透過伴奏音樂的和聲情緒、色彩意境,去分析和理解音樂的旋律美、情緒美和意境美,進而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在獲得審美享受的同時,深入把握作品的表現情緒、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征,進而培養學生在未來藝術創作中的審美表現能力;再次,一直以來,在音樂作品中,總是充斥著善與美,丑與惡的抗衡,在音樂教學中,需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指引。只有站在一定的音樂審美高度對音樂作品作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正確引導、影響學生的審美取向;而鋼琴伴奏融合了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等特質,能通過琴音的節奏與樂調的強烈感染力,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同時,借助演奏曲目內在積極向上的思想內容,可陶冶學生的情操,啟發其心智,從而培養學生對于真、善、美的熱愛,并沁入其心靈的最深處,實現審美鑒賞能力的顯著提升。
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與藝術修養
1.鋼琴演奏能力
與獨奏相比,鋼琴伴奏是一項細微精湛的藝術,是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在鋼琴觸鍵方法、踏板運用、伴奏作品的整體藝術處理等技術層面都有其獨特性,因此,作為鋼琴伴奏教師應該熟練掌握這些伴奏技巧,并靈活運用,這是確保鋼琴伴奏效果的基礎,也是推進鋼琴伴奏在聲樂、器樂、舞蹈、歌劇等藝術門類中應用的重點。教師的鋼琴演奏技能并不局限于手指練習,也不是單純的力度和速度練習,而是多層面演奏技術的綜合運用,這就要求伴奏教師不僅要關注鋼琴伴奏的音色效果,還應該兼顧音質、音色、音量等方面的需求,以保證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實現整體伴奏效果的均衡和和諧。
2.掌握音樂形象的能力
鋼琴伴奏是一項復雜的藝術思維和實踐活動,伴奏者除了具備完善的鋼琴演奏能力之外,還需提升掌握音樂形象的能力,加強聽覺經驗的積累;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樹立自信心;主動地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在伴奏過程中擴展作品美的范疇,與演唱者或表演者共同塑造完美的、契合作品內涵的藝術形象。
音樂是美的藝術,其運用樂音體系中的旋律、節奏、速度、強弱的往復回轉,以嚴謹的組織結構連成旋律、調式,并以完美的和聲、曲式形式創造各種意境,渲染各種氛圍,抒發和展現人們的內心情感,進而完成音樂形象的塑造。鋼琴伴奏教師是音樂藝術的守護者和傳承者,音樂作品中的情感、思想、意志等內容是經由鋼琴伴奏教師的再創造,將音樂形象滲透到藝術創造者和表演者的精神意識中,旋律的抑揚頓挫、平穩舒緩以及松弛悲傷調動著表演者的情緒表現,鋼琴伴奏教師對于音樂形象的靈活掌握,能夠幫助其靈活運用旋律、節奏和音色的組合搭配,實現伴奏與多種藝術形式的交融。
3.理解作品的能力
鋼琴伴奏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表演藝術,其不僅要求教師具有樂理與聲樂知識,而且還要充實與鋼琴藝術相關的文學、美術、戲劇等知識。在鋼琴伴奏中,伴奏教師只有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深入理解藝術作品內涵和本質之后,才能盡快進入角色,編配出與藝術作品節拍、節奏、韻律相吻合的伴奏曲目。因此,鋼琴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綜合文化素養,強化鋼琴技術、鋼琴文化內容的學習,以不斷完善專業知識結構,同時對舞蹈、音樂、歌劇、詩歌等藝術形式的特點、表現手法、旋律、伴奏音型等進行深入研究,以全面分析和理解藝術作品創造的意境和內涵,把握作品的本質和情感變化,從而選擇合適的樂音節奏予以配合,更好地烘托、補充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4.即興伴奏的能力
即興伴奏能力是鋼琴伴奏教師必備的能力和素養,它能夠塑造藝術作品形象,豐富作品內涵,創造意境,營造藝術氛圍。與正譜伴奏不同,即興伴奏強調瞬間反應能力,要求教師根據藝術作品內在表現需求,在旋律的基礎上,能夠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快速靈活、精準無誤地編配并演奏契合作品節奏特點、韻律風格的伴奏曲,以做好配合工作,提高鋼琴伴奏的藝術效果。因此,鋼琴伴奏教師應該全面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和藝術修養,增強快速伴奏的能力,能夠熟練地在鍵盤上彈奏24個大小調,提升快速轉調能力,精準地掌握音階、音程、和旋的連接,根據藝術作品表現需求,轉換節奏類型和風格,適應靈活多變的伴奏實踐需求。
結束語
鋼琴伴奏本質上是融合演奏技能與即興伴奏于一體的綜合技藝,是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音樂表現形式,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敏感性,增強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目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鋼琴伴奏的應用價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并成為高校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僅直接影響著音樂教學效果的優劣,更體現著鋼琴伴奏教師的伴奏技能與音樂專業素養的高低。因此,鋼琴伴奏教師作為聲樂藝術傳播和教學的重要執行者,只有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才能有效發揮鋼琴伴奏的教學效用,推動聲樂藝術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慧秋:《鋼琴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藝術教育》2013年第11期,第81頁。
[2]陳蓉:《談視唱教學中鋼琴伴奏的地位及其作用》,學位論文,重慶大學,2013。
[3]石校昆:《師生互動 琴歌飛揚——試論鋼琴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第81-84頁。
[4]胡毓芳名:《淺談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與應具備的專業素養》,《現代營銷》(學苑版)2012年第12期,第20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