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鋼琴教學中和聲理論的應用探討
發布時間:2017-01-06 11:42:58
【摘 要】高校音樂教學中,之所以開設和聲理論課程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更好地運用和把握音樂。然而,現在音樂教學只是單純講解和聲理論知識,并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建立和聲音響的概念,導致學生無法把和聲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因此,音樂教學需要新的教學模式來改變現狀。本文通過探究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來解決和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
【關鍵詞】和聲理論 音樂教學 鋼琴教學 實踐
前言
和聲理論作為高校音樂教學中必須要掌握的理論知識,無論在理論研究領域還是實踐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和聲理論教學在高校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開設和聲理論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掌握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更好地運用和把握音樂。就目前高校音樂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到正確引導學生建立和聲音響概念,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和聲理論時普遍存在為了理論而理論的現象。在鋼琴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在演奏時無法把和聲和作品風格聯系在一起,無法運用所學的和聲理論知識很好地駕馭鋼琴曲譜。
只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學好音樂,和聲理論與鋼琴教學相結合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和聲理論與鋼琴教學相結合,既達到了和聲理論學習的目的,又滿足了鋼琴教學的實際需求。
和聲教學與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和聲理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和聲理論教學在我國音樂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和聲理論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學好音樂的前提。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和聲理論教學依然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和聲理論學習部分與和聲運用部分分離。在和聲理論教學中過分注重理論教學,卻忽略了對和聲的運用,也就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量記憶規則、做聯系題上,對于和聲的創造性甚少關注,從而導致學生嚴重缺乏對和聲的運用,和聲理論學習也就無法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學方式缺乏多樣性,無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在和聲理論教學中大多數高校教師采用講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無法真正地掌握和聲理論知識。因此,在和聲理論教學中需要教師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來講解和聲理論知識,即實際操作與講授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2.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存在過分追求學生演奏技巧的提升,而缺乏對學生自主分析、駕馭作品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即興伴奏能力差等問題。在鋼琴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曲目、提升學生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分析、駕馭作品的能力。然而,當前的鋼琴教學卻只注重告訴學生怎樣彈奏,并未告知為什么這樣談,片面地教學生曲目而已,這樣就導致學生一旦脫離教師的指導就不知所措,而且大部分學生的即興伴奏能力較差,對于鍵盤技術的掌握只停留在幾首鋼琴曲的演奏,對于目前鋼琴演奏中存在的問題亟待改善。
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
1.鋼琴教學中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增添和聲理論的趣味性
在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教學方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現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并沒有得到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取過去固定且枯燥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就造成學生對和聲理論學習毫無興趣。若想要學生更好地學習和聲理論知識就必須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有利于增添學生對和聲教學的興趣,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對學習和聲理論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目前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只單純在聽老師進行講解并沒有參與到對音樂的理解當中,可以采取互動式教學方式,來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如在課堂上播放一段不完美的音樂,讓同學們自己談談對這段音樂中和聲部分的理解和分析,學生可以自行編排自己認為不合理的和聲部分,這樣既能加深對和聲理論部分的學習,也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因此,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更適合在鋼琴教學中和聲理論部分的學習。
2.鋼琴演奏中的和聲分析
(1)和聲理論教學有助于理解作品風格
對和聲理論學習有助于幫助學生把握鋼琴作品風格,進而加深對鋼琴音樂作品的理解,為學生準確地理解、重現作品作鋪墊。鋼琴作品中的和聲部分能夠體現出作品的情感與風格,同樣作品的風格對和聲也有著深刻的影響。比如:肖邦晚期所創作的作品帶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時期的風格,該時期的風格特點是半音化和聲、遠關系轉調、各類變音以及不協和和弦的使用逐漸頻繁,和聲的運用更為純粹,只是作為表現因素而存在,此時,和聲具有豐富的色彩,和聲織體的寫法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可以注意到該時期的旋律與和聲的傳統結合逐漸松散了,旋律與和聲開始以自身的發展要求而存在。不難發現此時期的音樂中出現了大量新的和聲思維與調性語言,如拉威爾鋼琴作品《古風小步舞》,該曲和聲已經從功能邏輯中跳轉出來,九和弦及九和弦以上高疊和弦的應用使音樂情感更加飽滿,所要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2)和聲理論與鋼琴曲譜的結構息息相關
和聲理論可以體現出整個作品的調性布局,例如:作曲家采用轉音技巧,用音階的變化來展現曲段的變化用以保證平滑過渡鋼琴作品中存在的大量情感轉折和高潮。和聲理論有助于調性的調整烘托和強化情感。例如: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暴風雨》,采用大塊的減七和弦推進、快速的半音階進行、和聲節奏的緊縮與放寬等和聲應用來強化音樂效果,構成了此伏彼起的曲譜結構。
(3)和聲有利于表現出鋼琴作品中的情感
作曲是作曲家對生活的感悟、情感的表達渠道,通過對音響運動力度、節奏的控制來表現人類的內心活動。在鋼琴演奏中和聲的運用能夠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作曲家所要表達的情感。因而,若要深刻挖掘出鋼琴作品的真正內涵,對和聲因素的考察必不可少。在鋼琴作品中,和聲的運用不但強化了作品的質感與效果,還推動了音樂的發展。
3.鋼琴即興伴奏中的和聲應用分析
和聲選擇方面需要注意和聲選擇的合理性和目的性。首先要注意作品的風格,因為不同時期、不同作者、不同地域等的風格不同,風格不同影響著和聲效果,因此和聲的選擇要符合作品的風格,這樣才不會顯得和聲過于突兀;其次和聲選擇的合理性要契合確定的調性,如本來是具有西洋調性的作品,卻用了民族大小調思維來處理和聲,這就顯得和聲突兀不符合原有作品,因此在鋼琴演奏中要引導學生關注和聲調性構架的規律;再次,準確處理和聲功能;最后,合理安排和聲聲區能夠提升演奏效果,肖邦的《c小調前奏曲》就是合理安排聲區的例子。作者在中音低聲區應用和聲,在和聲的引導下,中低音慢慢展開,表達出悠長的悲憤與哀痛,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現狀。和聲應用的目的就是為了表達情感。
和聲織體運用方面,在鋼琴演奏中單音旋律無法準確表達情緒時使用和聲織體,和聲織體的應用需要把握和聲織體運用的多樣性以及和聲織體運用的整體性。和聲織體運用的多樣性可以幫助展現作品的不同風格。和聲織體運用的整體性,主要體現在作品所展示的不同階段和聲織體需要作出適當的調整。進而完美地展現出整個作品所表達的情感。
結語
總之,要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應用理論知識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體現出音樂教學與時俱進的特點,在鋼琴教學中應用和聲理論的新模式,同時需要鋼琴教師從和聲的選擇、和聲織體運用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和聲,發揮創造性思維得心應手地演奏作品。
參考文獻:
[1]喬全龍:《淺析高校鋼琴教學中和聲理論的運用》,《黃河之聲》2015年第4期,第24-25頁。
[2]王小丹:《和聲理論及其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戲劇之家》2015年第15期,第109頁。
[3]劉佳音:《和聲理論及其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探析》,《科技創業家》2014年第1期,第134頁。
[4]唐昌菲:《和聲理論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06。
[5]曾強:《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運用》,《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第186-187頁。
[6]張琳:《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分析》,《北方音樂》2015年第17期,第18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