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園林專業工作室群實戰教學模式的工作中心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高職園林專業工作室群為教學環境,以項目為載體,全面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文章探討了這一教學模式的師資隊伍組成、課程設置、教學運行方式、考核與評價方法。同時通過對比試驗,得出這一教學模式可以整體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并對該教學模式的優點進行了細致分析,為相關教學單位采用該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風景園林 職業教育 導師制 團隊合作 專業興趣

基金項目:校本課題(Y1502):基于地域文化的黃土坡地校園景觀設計研究——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校本部為例,項目主持人:張新平。

前言

目前,大多數職業技術類院校的教學模式仍延用傳統的灌輸式、理論主導型的班級制課堂授課方式,教師僅發揮了知識傳播的作用,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學習積極性低,而且學生的專業技能得不到系統化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模式與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理念是完全脫節的。如何依據現代教育教學的辦學思想和教育技術,摸索出一套適合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教學模式,是當今高職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近年來,雖然“訂單班”、“師徒制”等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在各類職業教育中漸受熱捧,由于其各自有一定的適用性條件限制。以“產品成型”為導向的教育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的總過程,有效地建構一套具創新性質的“創業教育模式”或許是解決問題之道,而“工作室制”則是“創業教育模式”的選擇之一[1,2]。

工作室(studio)這個術語由來已久,它最早源于20世紀初德國的包豪斯設計學院。包豪斯藝術教學思想中第一次將美術教育與工藝技術教育有機結合。工作室制的教學方法,是西方藝術設計傳統的教學體系,其前身就是“一對一的師徒式”的教學。由于近代設計教育開始進入學院教育,工作室就成為現代設計教育的一種模式[3]。這種特殊的教學模式為解決設計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多類問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興趣不濃、創造性差、教學資源緊缺、教學內容與社會脫節等),提供了良好的方案。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本,以工作室為依托,以各種專題為媒介,在教師指導下,以準就業的方式在工作室完成專題設計課程。具體做法是:工作室的教學科研管理由一名資深的專業教師主持,其專攻方向一般由主持教師的專長決定。學生進入工作室后,不僅在該專業方向上進行精深的學習,而且在知識的系統性和寬廣度方面也能得到足夠的培養[4]。

通過在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SCI科學引文數據庫(http://www.webofknowledge.com)分別以“studio teaching”、“工作室教學”、“高職工作室教學”、“景觀/園林設計工作室教學”、“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工業設計工作室教學”為關鍵詞進行分年度檢索,得到如下統計結果(表1)。

表1表明,近十年來,國內外關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研究成果數量整體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關于高職工作室教學、景觀/園林設計工作室教學的研究論文數量也呈逐年上升趨勢,關于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的研究成果在總的科研成果占較大比重(34.47%),這與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起源于藝術教育是有密切關系的。景觀/園林設計工作室教學的研究論文數量在藝術設計工作室教學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較小(2.07%)。關于景觀/園林設計工作室教學研究是從2011年開始,研究成果在逐年增加,這說明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園林專業的教學中的應用開始增溫。由于高職園林專業一級學科是風景園林學,是與藝術學、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植物學等學科高度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因而,高職園林專業的教育特點在許多方面與較為成熟的藝術教育是相通的。總之,通過文獻總結和實踐證明:在高職園林專業開展工作室群教學模式探索是有科研和應用價值的。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陜西職院”)2012年被教育部確立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建設單位,也是陜西省綜合性的高職院校。2013年至今,該項目陸續為陜西職院園林專業配套了的工作室的軟硬件。已報道的關于園林專業的工作室教學模式的研究,僅關注園林專業的某個方向,如規劃設計[4,5]和工程施工[7]等,或者泛泛而談[8],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以2012級園林專業學生為教改試驗對象。實驗組(10人)、對照組(10人),對照組學生不參與到工作室群實戰教學模式中,他們仍然接受傳統的課堂教學。實驗組學生按照參與到工作室群實戰教學模式中,不參與傳統的課堂教學。通過本研究將回答以下3個問題:(1)什么是工作室群實戰教學模式?(2)工作室群實戰教學模式在高職園林中是如何組織教學的?(3)高職園林專業工作室群實戰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如何?

高職園林專業工作室群實戰教學

工作室群的組成。該工作室群由3個工作室(園林規劃設計工作室、園林工程施工工作室、園林植物生產與應用工作室)。每個工作室按照 “實戰導師+工作室負責人”的模式配置師資隊伍。(1)實戰導師:招攬實際項目,設計實訓方案,承擔工作室內部具體教學;(2)工作室負責人:負責工作室的日常管理、運行和考核。工作室群的課程設置。以專業工作室群為依托,采用循序漸進、工學交替,相關課程貫通的授課模塊組合方式。

運作方式。工作室實戰導師負責,與邊緣學科導師、核心導師、企業導師共同組成各個小組(每個小組3到5 人)引導學生教學工作。實訓項目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也可以是導師的科研項目,第五學期,要求學生在3個專業方向的工作室中穿插流動完成3個專業方向核心技能的全面訓練。各工作室針對市場需求的特點,高起點、高定位地選擇課題,不定期地開展競賽,形式可以多樣化,如作品展覽、技能現場比拼等。通過這些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從而凸顯學院園林專業的辦學特色與水平。

教學效果考核。在園林教研室管理下,每個工作室負責在每個學期初制訂本學期的教學計劃,教研室按照各個工作室制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日常跟蹤檢查,并進行其中和期末考核評定,評定結果與各個工作室導師的薪酬分配、職稱評定掛鉤。教學效果評價。

表3表明,工作室群教學模式與傳統的班級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前者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課程的成績,并且對學生的理論課程成績影響不顯著。

討論

本研究建立的高職園林專業工作室群實戰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的班級課堂教學模式有以下優點:打破傳統的專業結構教育模式,搭建起教、學、做一體的互動式教學平臺[6]。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能力,調動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工作室制實戰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示范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工作室制的教學是一種引導與啟發性的教學,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得到激發。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便于導師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專業潛能。可以真正地做到對學生實訓進行全程跟蹤,以便于過程考核的落實。

建議

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與廣度。專業建設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努力營造資源共享、利益多贏的局面,工作室的實戰導師可以從知名企業聘請,學生可以在該導師的指導下結合專業教學,完成企業委托的任務,學生既學到了專業實踐技能,也可以像衡水職業技術學院那樣從企業那里爭取到勞動報酬或專業獎學金。工作室的教學組織要具體細致、可操作性強,教學內容要緊跟學科專業前沿,理念要先進。

參考文獻:

[1]吳斌、桃洪、曾凡林:《基于工作室平臺的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職教論壇》2006年第3期,第44-45頁。

[2]譚秋華:《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教育與職業》 2009年第6期,第111-112頁。

[3]Terrence Curry.“A theoretical basis for recommending the use of design methodologies as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design studio ”Front Matter Design Studies(2014(35)):P632-646.

[4]高巍、馬艷麗:《園林專業開展“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討》,《長春大學學報》2014年第24(12)期,第1816-1819頁。

[5]趙慧蓉:《“工作室制”的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景觀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藝術科技》2013年第12期,第3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