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融入語文人文素質的培養研究
發布時間:2017-01-06 16:00:38
【摘 要】語文人文因素的缺失是目前體育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體育課程內容中加強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既是對課程體系的完善和創新,也是為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的目標而做的一項必要的嘗試,同時也是適應培養實用型人才的現實需要。具體策略可以通過建立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提升體育教師的素養,制定明確細致的體育教學目標,對軟硬件環境進行合理利用;完善評價方式,制定科學的評價細則,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進行評價,促進體育教學文化內涵豐富性的形成;建立新型的教育生態等途徑,打造高等體育教學的人文氛圍,與時俱進,適應新時期的高等教育特點,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體育教學 語文人文素質 教學目標 體育模式 教師素養
課題名稱: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國家骨干”建設課題:體育教學創新性研究(GJ1405)。
體育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目標既有一定的普適性,又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獨特性。為了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體育教育不但在課程體系方面日臻完善,而且在培養目標方面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代企業不僅要求人才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還對人才的身體素質、團隊合作能力、創新精神、意志品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體育課程內容中加強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既是對課程體系的完善和創新,也是為適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的目標而做的一項必要的嘗試。
目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偏頗認識
長期以來,體育課程一般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些規定的教學任務,如運動技能、技巧的掌握,體質訓練,協調性訓練等,有些甚至在上課過程中只簡單地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跑步、做操等活動,然后發給學生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體育器材讓他們自由活動,這種粗放式的體育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諸如團隊意識培養、意志力鍛煉等深層次的人文素質的培養。究其原因,既有體育教師對課程的培養目標重視不夠的因素,也有學生存在對體育課的抵觸心理因素,還有學校層面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等因素,如只重視論文的數量和科研的水平,而淡化了每節體育課的質量和過程。這些因素的綜合效應導致出現了體育課程被弱化的現象,沒有充分發揮體育課程在增強學生體質、鍛煉意志、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又進一步使得學生對體育課程失去興趣,從而進入了一種不良循環。人文因素的缺失是目前體育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加強體育教學人文培養的目的
1.體育教學是語文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體育教學中增加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具有諸多的優點,其中表現最為顯著的是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體育教學中融入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可以賦予體育教學更多的內涵,使體育教學充滿人文氣息,避免單純地要求學生完成特定的動作或任務而產生畏難或枯燥的情緒,從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體育教學中的部分教育目標與語文人文教育的目標相一致,如對學生進行競爭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等,所不同的是體育教學更加直觀有趣,讓學生體驗更加深刻。體育教學中的許多內容,既能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啦啦操比賽等,通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提升其人文素養,從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便滿足社會對技術操作型人才的要求。在體育教學中加強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2.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
以培養技術操作型人才為目的,讓學生在擁有技能的同時,還需具備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以適應社會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體育教學中加強語文人文素質的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本身的人文素養,還能夠通過活躍的體育項目引導和幫助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營造一個加深學生間友誼的氛圍,創設良好的人際交往平臺。如有的學生由于性格原因或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影響,而表現出悲觀少語的消極情緒,通過以人為本的體育課程教學,排遣心中的郁悶,開闊心胸,增加與同學的交流機會,重新樹立自信心。
體育教學中融入語文人文素質教育的策略
1.建立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
體育教學和其他理論、實踐型課程一樣,都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掌握一定的必要技能,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基于這一認識,院系主管部門和領導首先從思想上要重新認識體育教學,改變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理念,建立符合教育特點的、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體育教學模式。通過實際行動,修改和完善體育教學的考評辦法,在職稱評定、業績考核、課時統計、課程安排等各方面制定一系列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倡導體育教師進行教學創新,并通過教學研究報告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間的深層次交流,保護體育教師的積極性,營造課程創新的氛圍,創造條件開設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校本課程,形成特色鮮明的體育教學模式。每所學校都有各自的辦學思想和治學方針,追求獨具特色的辦學路徑。這種辦學特色不僅體現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同樣在體育課程體系中也有所體現,如有針對性地依據各專業特點開發出相應的富有語文人文氣息的體育項目,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符合將來職業要求的專項素養,并在不斷地實踐和嘗試下形成自有的校本課程和體育教學模式。
2.提升體育教師的素養
課程的順利開展需要專業的教師隊伍予以保證。高等體育教學的特點和現實情況,要求體育教師要一專多能,要在自己專業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如有的教師大學學習的專業是籃球,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學校的安排還需要掌握一定的諸如啦啦操、踢毽子等其他項目的教學知識和能力,并且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強化“以生為本”教學理念。要定期系統地安排體育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組織水平,完善組織方法,挖掘人文因素,敏銳地抓住教育時機,以適應學生的具體情況。
3.制定明確細致的體育教學目標
要想順利推行體育人文教學,就應制定明確而細致的長遠教學目標,以細化和指導日常的教學過程,更好地實現人文體育的綜合發展和良性延續。例如,在進行籃球項目的教學時,既要制定出籃球這項運動的基本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了解籃球比賽的一些常見規范,還要將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等培養目標予以明確,樹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思想,以保證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學生體能、技巧發展的同時,獲得人文素養的培養。也就是說,在體育教學中要融入一定的人文元素,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獲得精神方面的愉悅,從而對體育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并在進行體質鍛煉的同時獲得全面的綜合性發展。
4.對軟硬件環境進行合理利用
首先,對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和場地進行創新性改造,以融入人文的因素,營造一個人文體育教學氛圍。這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現有體育器材和軟硬件環境的改造,二是對教學項目的改造,最終使兩者完美的結合。其次,利用好校園周邊的環境資源,如公園、健身廣場、公共體育設施、當地民俗運動場地等。最后,在資金和教學安排上要保證人文體育課程的正常開設。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引入體育課程,離不開學校的大力支持,學校要在資金方面予以保證,如給予購買必要的器材、外出參觀比賽、教師外出培訓等費用支持,全方位形成課程創新的良好氛圍。
5.完善體育課程的評價方式
評價的方式和標準對體育課程的多元化和創新性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長期以來,對體育教師工作量的評價多建立在課時的統計上,而對體育課程的質量往往也簡單地以學生調查和訪談等形式來定性地給予評價,再加上在職稱評定的壓力下教師的精力更多地分散在論文撰寫、課題申報等許多事情上。這種評價方式有失科學性和實踐性,因為如果以學生的喜好來評價一個教師,就使得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的關注點也許放在了學生的愛好上,而不會過多地給予課程本身內涵方面的關注。要以更高遠的視角,放眼學生的未來發展,完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深入課堂,注重細節,制定一系列支持和倡導人文素質培養的評價制度,鼓勵教師創新,挖掘體育教學的潛力。完善評價方式的另一個方面是對學生的評價要建立相應的科學體系。在對學生的體育成績進行評判時,要將語文人文素質的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量化考核內容,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科學合理的細則,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并在活動中自覺地鍛煉和提高自身的素養。因而,評價方式對體育課程教學具有決定性的指導作用,對體育課程體系的完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結語
體育教學中融入語文人文素質教育,對新時期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并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青睞。我國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改革中,教育部已經制定出了長遠的發展規劃,對高等教育重新進行定位,將有一大批本科院校轉變為以職業教育為主,職業教育將在以后的國民教育體系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適應這一改革潮流,教育目標也需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同樣需要進行自我反思和創新發展。體育教學中融入語文人文素質的培養是對高等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完善,是對體育教學的人文內涵進行發掘開發的必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陳建萍:《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的研究》,《長沙師范大學學報》2014年第10期,第1123-1130頁。
[2]劉晨、李家成、郭冬旺:《高校體育教學中人文理念的有效滲透》,《湖北體育科技》2014年第7期,第455-467頁。
[3]李佳沈:《體育教學的開放性研究》,《中國教育學刊》2014年第10期,第45-48頁。
[4]王素音:《高等語文與人文素質教育》,《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10期,第50-53頁。
[5]王明杰:《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5年第10期,第5頁。
作者單位:李光亞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席本玉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陜西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