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近日出臺實施意見,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到2020年,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建成教育強省和人力資源強省。

意見提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17年底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的縣(市、區)達75%以上,到2020年全部通過評估認定,全面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骨干體系建設,持續擴大特崗計劃實施規模,加大基礎教育名師培養力度。建立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鄉村學校教師。依法為教師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做好鄉村教師重大疾病救助。加快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縣(市、區)政府要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中省財政根據落實情況給予綜合獎補,43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區)政府要制定差別化的補助標準并逐步提高。推進“縣管校聘”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管理制度,積極探索校(園)長職級制度改革,支持優秀校(園)長終身從事教育事業。建立與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度相銜接的職稱制度,實施鄉村教師榮譽制度,職稱(職務)評聘向基層薄弱學校和鄉村教師傾斜。優化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逐步擴大交流范圍,鼓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農村學校特別是貧困邊遠地區學校交流任教,提高優秀校長和中青年骨干教師交流的比例。教師職稱評聘、評優選先、培訓培養以及骨干教師選拔等要向農村學校教師傾斜。

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繼續推進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建設,每年省政府支持新建、改擴建100所小學和初中。加大城市新區、開發區、新建居民小區和老舊城區配套學校建設力度,嚴格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學校的政策。通過實施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或學校聯盟、均衡配置師資等方式,加大對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的扶持力度,限制班額超標學校招生人數,合理分流學生。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對大班額學校實行銷號管理。嚴格核定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招生規模,規范招生程序,限制跨設區市招生。完善中小學學籍管理,引導學生合理流動。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現象。

提高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水平。各地按照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每人每天4元、一年按200天標準對學生膳食補助。到2020年,全省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基本實現學校食堂供餐。

意見指出,推進普通高中教育優質多樣化發展。全面落實高中階段攻堅計劃,堅持市級統籌推動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優化普通高中教育布局,完善經費投入機制,落實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認真落實普通高中免學費政策。積極化解普通高中債務,堅持政府辦學為主,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普通高中教育,探索多種辦學形式。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鼓勵普通高中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育人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滿足不同潛質和志趣學生的發展需要。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引導普通高中因地制宜開設職業教育課程,鼓勵普通高中與職業學校資源共享。

意見明確,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實施學前教育財政補助政策,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加強師資培訓和玩教具配備。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十三五”期間,力爭全省每個鄉鎮有1所公辦幼兒園,人口密集的縣城至少有2所公辦幼兒園,全省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公辦幼兒園數均超過50%。支持企事業單位辦幼兒園面向社會招生,提供普惠性服務。推進幼兒園核編工作,逐步配齊農村公辦幼兒園教職工,落實每班“兩教一保”要求。建立幼兒園教師長效補充和靈活多樣的用人機制,積極落實編外教師待遇。在“國培”“省培”項目中突出農村學前教育師資的培訓培養,加強學前師資學習交流平臺建設,確保教師培訓的課時和質量。加強學校教育機構負責人(園長)的培養培訓,嚴把學前教育師資資格和師資招聘入口關。在骨干教師隊伍建設、評優樹模和職稱評審方面對農村學前教育師資適度傾斜。縣級政府要認真履行統籌本行政區域內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推進以中心園為依托的業務管理模式。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繼續支持企業辦好幼兒園、鼓勵地方政府接收企辦幼兒園和創新企辦幼兒園辦園機制。

(陜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