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加涅智慧技能層次理論,高級閱讀技能學習以基本閱讀技能學習為先決條件,基本閱讀技能學習又以漢語學習為先決條件,詞語學習又以識字學習為先決條件,因此,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熟悉的語言因素,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能力,擴大識字量。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探索研究出“立體識字”教學模式,并從中嘗到甜頭。

一、有關立體識字的內涵

立體識字教學模式從符合漢字學習的普遍規(guī)律和特定年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學生識字的途徑和渠道進行立體構建,讓學生在初步掌握字的音、形、義的基礎上,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對既有成果進行加工,加深記憶,然后聯(lián)系生活,進一步鞏固,并利用識字教學的過程,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最終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識字方法的一種策略。(見圖解)

立體識字教學模式圖解

二、立體識字教學的初步探索

(一)初步掌握音、形、義

1.開篇閱讀,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

識字教學中,往往一開始就丟開書本,大量識字,挫傷了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和趣味感,或者一味分散識字,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識字的效率。而開篇閱讀,實行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將改變這一狀況。首先抓住兒童學習漢字的黃金時期,深入到豐富的文本語言環(huán)境中,用課文識字取代孤立識字,使識字的語言環(huán)境變得豐富多彩,使識字教學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在識字的過程中進行形近字的擴展和延伸,及時總結鞏固,并結合漢字的發(fā)音來記憶字形,在記憶字形中鞏固字音。這樣,在課文文本情境中識字,在識字中學拼音,在文本感悟中理解字義,這樣有助于音、形、義三者的結合。

2.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結構。

新的識字教學內容由課文、拼音和漢字三個部分組成,所以必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進程,也就是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合理安排生字教學,在語言環(huán)境中更好地體現(xiàn)漢字音、形、義三方面的結合,結合詞句和課文內容識字,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字的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識字質量。一般建議交叉進行,即學習課文、認識漢字和學習漢語拼音交叉進行,新授和復習交叉進行,形成立體結構,不主張板塊結構、單線進行。這種課堂教學結構的安排是識字的有效途徑。

(二)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加工

1.用色彩來區(qū)分。

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往往是對事物只有一個具體的、直觀的、簡單的感性認識,對事物之間或內部的細微差別分辨不清。針對兒童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用彩色粉筆,把漢字的不同筆畫和間架結構區(qū)分開來,使字形顯得直觀化、立體化,這樣兒童可以從不同的顏色中,直接分清構成漢字的各個“零部件”,直到記住字形。利用色彩,還可以拓展識字,使學生溫故而知新,如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4時:用紅筆標出“苗”,再用綠筆加偏旁,演變到“描、瞄、貓、錨”等字,這樣學生就學一而知三,擴大識字量。

2.用游戲來促進。

當孩子產(chǎn)生學習需要時,教學效果才達到最優(yōu)。我想起了識字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法”,用游戲建立識字和學習興趣之間的聯(lián)系,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一種需要。授課前,我把生字的偏旁、部首和其他“部件”分別寫在不同的小卡片上。教學時,我叫一些小朋友到講臺上,他們有的拿漢字的偏旁或部首,有的拿漢字的其他部分,開展找“朋友”游戲。然后,我讓大家齊讀拼音,共識字形。有時我又把生字的偏旁寫在黑板的一邊,把其他部分寫在另一邊,然后,叫小朋友們找偏旁,連線搭配。對于一些兒童常把間架結構寫錯的字,我按間架結構將之分成幾部分,如“落”,學生常常寫錯。教學時,我就分成“艸、氵、各”三部分,分別讓三個小朋友拿著,要求他們找“朋友”,并給“朋友”安排適當?shù)奈恢谩_@樣,不但使兒童們在游戲中進行思考,培養(yǎng)思維,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學生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

此外,也可以用繪畫來遷移,運用畫畫的方法使抽象的生字形象化,具體化,且富于生活感,真切感;還可以用故事來啟發(fā),即把易錯難記的字編成一個小故事,或是老師編,或讓學生編,在編故事的過程中識記生字,理解字義。

三、聯(lián)系生活,進行鞏固

遺忘是小學生的一個特點,也是教師需要重視并抓住的關鍵點。中低年級小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習慣,表現(xiàn)欲強、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爭強好勝。那么如何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抓住遺忘的關鍵點對學生進行鞏固呢?聯(lián)系生活是一種很不錯的方法。例如要完成讓學生知道幾種常見蔬菜名稱及特點,并識記蔬菜名稱的教學要求,我就打算讓學生聯(lián)系實物識字。

片段一:(課件出示菜園)師:“現(xiàn)在菜園里的這些蔬菜都來到我們班做客,請你看看自己桌上這些蔬菜的樣子、顏色,摸一摸有什么感覺?你最喜歡哪些蔬菜,就把它旁邊的詞語卡片拿起來讀一讀。”這時候全班學生興趣濃厚,紛紛拿著自己喜歡的蔬菜,又是摸又是聞,幾個人湊在一起認讀卡片上的生字詞。師:“現(xiàn)在老師看看哪些小朋友最能干,認識蔬菜名稱又快又準確。”老師舉起一種蔬菜,同學們就在自己的生字卡中找到這種蔬菜的名稱,然后讀給大家聽。

片段二:我在課桌上擺滿九種蔬菜,設計一個蔬菜市場,讓學生上前購買喜歡吃的蔬菜,復習鞏固所學生字詞,并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體諒父母的辛苦,萌發(fā)為父母做些小事的決心。

識字教學要注重生活化,它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要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聯(lián)系生活,進行生活教育。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識字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強調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提倡在生活中識字。我通過虛擬“菜園”,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熟悉的蔬菜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然后讀讀卡片,認識蔬菜名稱,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認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因為打開了生活之門,也就開放了課堂,課文中的生詞不再是一個個陌生的、生硬的方塊字,而是一個個學生急于想認識的朋友,這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使課堂進入良性發(fā)展的軌道。

四、升華情感和價值觀

教師在識字中不能忘記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如上述的片段二中,當學生講到他要用黃瓜給媽媽做面膜時,我及時肯定贊美,誘發(fā)學生的愛心;當學生說出爸爸媽媽是卷心菜的葉子,我是菜心時,不失時機地鼓勵和教育,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單純的識字課處處充滿人文關懷。在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學生識字,更要教學生做人。

五、形成識字方法

前面介紹的立體識字教學模式的一些方法,最終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升華情感和價值觀之外,還要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識字方法。在識字課上,我們讓學生主動去識字,相信經(jīng)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因為“樂學”,才會有所思考,有所總結,從“會學”到“學會”。

綜上所述,立體識字就是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遵循漢字學習的普遍規(guī)律和特定年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把復雜、深奧的字形、字義寓于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課堂活動中,對學生識字的途徑和渠道進行立體構建,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識字教學。“立體識字”作為一種自主、有效的教學模式,定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突破“識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