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第一小學 王翠霞
發布時間:2017-01-04 17:45: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有效的閱讀教學手段能夠使小學生自身融入閱讀內容中,去感悟漢語語言的精美絕倫,能夠強化學生深入閱讀內容領會文章思想的深刻內涵。本文主要對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優勢好處、教學現狀以及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能力的方法措施進行探討分析。
一、小學生語文閱讀的好處
1.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
2.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3.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能夠培養學生終生閱讀的好習慣。
4.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能夠學會生獨立思考,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探究過程的體驗。
二、目前小學生語文閱讀的教學現狀
1.教學模式單一,語文教學方案設計缺乏創新。語文教學內容比較深奧開放,教師需要在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學會設計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模式。獨特的語文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熱情,提高孩子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由于一些小學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過程中,忽視與學生的思想交流,一味地占據著教學課堂主導地位,忽視學生在學習閱讀過程對內容和問題獨特的思維想法,死板地按照閱讀答案傳授知識,影響學生學習閱讀的積極性,阻礙學生的學習閱讀思考能力的提升。
2.高科技產品的開發使得小學生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固化閱讀思維。小學生一般具有獨特思維想象空間,純真爛漫的內心世界,對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在知識的殿堂中愿意去探索發現新的奧妙。而目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高科技產品的上市與廣泛應用,互聯網的全球化發展,使得學生不愿動腦,不愿去思考和探索。新課標改革使得“導與學”的教學方案被引入教學課堂,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課前提出的教學問題,讓大家自己預習學習并思考,課堂上探討分析大家存在的問題。而由于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有限,加上科技產品的影響使得學生不想思考,通過網上百度搜索,答案便快速出現,搜索出閱讀答案固化了自己的思維方向,使得學生缺乏創新閱讀理解的能力。
三、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能力的方法措施
1.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明確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應該時刻關注閱讀教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動態,改變傳統“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占據課堂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明確學生在閱讀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師生間需要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作為引路人,需要適時地在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指明學習方向,但不能以閱讀教學課堂主導者的角色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被迫地學習閱讀知識。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的主導地位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閱讀教學課堂的學習探討,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理解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閱讀學習,發現閱讀學習的奧秘,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2.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提倡學生運用誦讀法去學習語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誦讀教學法有著積極的有效作用。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能夠讓孩子們在朗讀過程中熟悉閱讀內容,體會內容情感,感悟內容所蘊涵的深刻含義,是小學生學習語文閱讀的重要手段。(2)采用新型導讀教學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優秀的閱讀習慣。所謂導讀法是新課標改革過程中教育部門提出的一種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被眾多教師廣泛引用于課堂教學。導讀教學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輔導點撥為輔。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在教學課堂的地位,也能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品味其中深刻的內涵。
在導讀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新穎有趣并能體現課文重點和難點的閱讀問題,課前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讀懂課文內容,理解課文閱讀中作者的寫作意圖,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課上學生應以小組學習的形式互相討論,帶動他們尋根究底,激發學習的熱情。現在,由于學生的個性思想差異,對問題的解決方式各有千秋,加上教師對學生思維理解的肯定,使得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學生能夠活躍自己的思維,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氛圍。
總之,為了彈奏出最動聽的閱讀教學的交響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合理有效的組織,綜合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的特點,把握好每一個教學音符,彈奏出只屬于語文閱讀教學的絕世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