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化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許宏凱
發布時間:2017-01-04 17:29: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問題情境指的是教師有目的性地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拉近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以生活實際為創設背景
以生活實際為背景指的是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當依托生活,充分擷取生活素材,將零散真實的生活場景拼湊出來用于教學。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燃料及其利用》為例,“滅火”這件事情在生活中并不罕見,因此,筆者在課堂上設置了以下幾個生活情境,比如:家里的大人正在生火煮飯,忽然油鍋著火了。比如:圖書館著火時,圖書館管理員用的滅火器里面的物質是什么(液態二氧化碳),它的原理與家庭廚房滅火是否相同(不相同,一個是使可燃物與空氣隔離,一個是清除可燃物)等。以生活實際為創設背景的好處在于情境非常貼近生活,學生不僅更容易被教師所引導,自然地進入到情境之中,而且也會因為共鳴而激發更多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學習知識。
二、以化學實驗為創設載體
初中化學中涉及很多的實驗,實驗看似只是一個操作的過程,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場景以及最終的實驗結果等都包含了大量豐富的信息,因此,教師可以化學實驗為載體來創設問題情境。以《金屬和金屬材料》為例,其中,就涉及不少的實驗,比如:鋁、鎂、鐵的燃燒反應;比如:鎂、鋅、鐵、銅分別與稀鹽酸及稀硫酸的反應。實驗的過程,就是一個情境。在這里,教師既可以在實驗之前就拋出若干個問題提醒學生在觀察實驗時要特別思考,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自己覺得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問題記錄下來并在實驗結束后提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鑒于此,筆者借助微課來讓學生觀察實驗,可以通過慢進、快進、重復、定格、放大等技術處理來細化整個實驗,這無疑提高了實驗情境的逼真度與還原性。
三、以數據資料為創設導線
以數據資料為導線,指的是有一些教材內容會涉及比較豐富的數據,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借助這些資料來創設情境。以《化學與生活》中的《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為例,教材中介紹了維生素、無機鹽、水、蛋白質、糖類、油脂等,如果將這一章節的內容形式與其他章節進行對比,我們就會發現,這一個章節里面的文字非常多,而不同于其他章節的實驗說明、概念闡釋、規律闡述等。因此,對于這種文字量比較多,閱讀量比較大的章節,教師就可以數據資料為導線來創設情境。比如:筆者創建了一個健康知識沙龍,圍繞“維生素、無機鹽、水、蛋白質、糖類、油脂”這幾個物質來開展一些知識普及。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及時提問,也向學生提問。如此一來,學生既有可能是問題的提出者,也有可能是問題的回答者,這無疑推動了學生閱讀更多的資料,掌握更多的數據,從而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
四、以交流溝通為創設契機
這里的交流溝通,不僅是師生之間的,而且還包括了生生之間的。實際上,當教師選擇了問題情境創設教學方法時,整個課堂基本上就是一種互動的狀態,即圍繞著問題進行問與答,比如:筆者在上面列舉的一些課堂實例,它就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而這個過程,就是師與生、生與生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恰恰是創設情境的契機。比如:在分享到油脂這一物質時,有的學生提出了“脂肪”,馬上就有一些愛美的女生談到“減肥”這個話題,然后開玩笑地說對于自己身上的脂肪抱著一種“恨不得除之而后快”的態度,這就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而這些女生的態度是科學的嗎?由此,筆者就會拋出關于“人體正常脂肪含量”的話題。接著,筆者再逐步就這個話題引導學生了解脂肪實際上也是人體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它能夠為身體提供熱量,特別是它還能夠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起到保護人體內臟器官的作用。從而使對脂肪抱有“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態度的學生意識到脂肪對于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以交流溝通為創設契機有助于問題的誕生。
教師在創設各種情境時,可以生活實際為背景、以化學實驗為載體、以數據資料為導線、以交流溝通為契機,由此引發學生圍繞問題展開一系列的思維運轉,從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