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對人生、社會和自然的認識在多年的學校教育中基本形成,有些甚至會根深蒂固。學校教育最主要的關系是師生關系,而傳統教育中的“師道”在很大程度上讓師生關系不和諧,影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提升。本文試圖根據自己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在反思傳統教育和研究現實教育的基礎上,談一些這方面的認識和做法。

一、教師要將心比心,以心交心

有這樣一個案例:筆者所在學校,一位女英語教師年輕漂亮,工作積極,自信自強。一次課后行走到樓道教室后門時,忽然有一名學生通過教室后門的破洞用針管將紅墨水偷偷“發射”到她白褲子上。同學們看見這一情景后竊竊私語……針對這樣的惡作劇,一般老師會“氣炸”的,情緒不可控制,勢必將矛盾升級。但這位老師馬上冷靜下來,慢慢走進教室,說:“今天,我首先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給某某同學道個歉,真誠地說聲對不起。我們大家都愿意相信,某某同學不是惡意的,而是因為我對他平時的關照不夠,他想引起我對他的注意,才出此下策。老師今后一定能做到,對任何人平等對待,不帶有色眼鏡。大家知道,我為人、做事一直都在追求完美,今天我感謝這位同學對我的及時提醒。至于這條褲子,我將永遠保存,一方面作為我倆師生情誼的有力見證,一方面將永遠提醒我:及時關注你所帶的每一位學生,是一位老師應盡的責任……”尷尬而又棘手的師生矛盾很快在和聲細語中化解,不僅鞏固了已建立的師生關系,又開啟了今后教育的前奏。理解和尊重就是教育的名字,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人,是發展中的人。學生有時過激的言行并無惡意或者說惡意不是太重,只不過是為了引起老師或同學的注意,讓別人眼中有自己,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進行角色互換,師生關系定然會搞好。

二、教師要增強教育教學的趣味性

筆者對自己附近中學作過3次問卷調查,發現初、高中約30%的學生認為:學校生活無生趣,師生關系淡漠、壓抑甚至對抗。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很困難,更不要說創造性教學了。筆者認為增強教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是鞏固、建立和完善師生關系的好辦法,也將促成二者間的良性循環。現代學校應精心營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氛圍,每天能聽到從“校園之聲”中傳出的舒緩的旋律,每個課間能聽到小橋流水般的天籟之音;每天能看到張貼在報欄里的優秀教師的教學札記,最新的班級手抄報,最新的師生活動剪影;每天早上教室里、校園里傳出國學經典誦讀;學校考評制度欄中滲透著隱性的文化生活。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組織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享受到樂趣。筆者經常在班級開展“路上見聞”“當地時事”“校園快訊”“仰望星空”“我觀天下”等活動,讓每一位學生上講臺發表言論與聽眾對話,給每一位學生搭建“當教師”的平臺,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學生們在這個活動中認識自己,體會老師。筆者告訴學生:有意義的人生從演講開始,有啟迪的人生從當聽眾開始,既要學會“當學生”,又要學會“當老師”。

三、教師要善于做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

師生關系不和諧或緊張,不少是因為有些學生“非正常”心理造成的。筆者從一份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中了解到:在大多數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中,只有2.01%的同學愿意向老師傾訴,3.02%的同學愿意向父母傾訴;在如何對待老師批評,30%的同學持反感、反對態度,認為老師故意給自己挑毛病、跟自己過不去。針對有些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等心理特點,筆者經常組織開展“說說我班的事”活動,讓每個學生尋找、發現本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共同創作班歌,演唱班歌,共同參與班級公約的撰寫與討論,讓學生與兄弟班開展辯論賽、拔河比賽、籃球比賽等,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讓一滴水回歸大海。針對有些學生內向、冷僻、怪異的特點,筆者把自己的私人QQ號和電子郵箱給他們,讓他們隨時留言和發信,剛開始學生有些不信任,不留言也不發信,但漸漸地會說出悄悄話、知心話,筆者從中了解他們的糾結,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或者在QQ上貼一些“陽光”的句子,推薦正能量的好文章。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比見面談話、課堂說教更有效。

總之,筆者認為目前師生關系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和諧或緊張,這不是新課改的失敗,而是新課改意識下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是學生主體意識與傳統的“師道”之間的矛盾。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多依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高和實踐總結。將來的師生關系一定是這樣的:師生互為朋友,師生互為聽眾,樂于溝通、善于溝通、平等、理性、科學、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