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陜西省楊凌示范區邰城小學 薛 青
發布時間:2017-01-04 19:00:2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對小學生而言,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主要落在讓學生會創新性的學習上。其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是創新性學習的核心。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以及實踐活動中,我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展開想象,大膽求異以此達到自主創新學習的目的。
一、營造氛圍,創新形式,提高早讀效率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儲備,是寫的基礎。朗讀和背誦應該是語文早讀課的“雙核”。
1.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如:(1)教師范讀、領讀。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朗讀語氣,創設朗讀氣氛,讓學生體驗到朗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2)配合動作讀,很多課文很精彩,很優美,如果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給文章配上合適的動作,邊做邊讀,讀書效果就更好。(3)分段式朗讀。把早讀課分成幾段:如一段時間為了復習而朗讀,一段時間為了預習而朗讀,一段時間為了課文拓展而朗讀。
2.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事實證明,在早讀課上引入競爭機制,創造積極向上的氛圍,能大大提高理解性背誦的效率。可采用多種形式的背誦方式,如:(1)限時背誦。(2)小組比賽。(3)男女生比賽,通過比賽鼓勵背誦。
二、主動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不要讓學生成為有傘仍然淋濕的人。主動性就像沸水,積極追求、熱情探索受內在動力的驅使。當前保持學生的主動性,課堂中知識傳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實際,順應他們的心理規律,知識的選擇要適應學生相應年齡的認知能力,不超出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學生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來嘗試學習能夠解決新問題,同化新知識,這樣的學習才能產生積極的心態。所以,要巧妙地運用教學語言和現代教育技術,精心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時時保持有意義的積極的學習心態和求知狀態,在主動的學習實踐中明白知識的本質和規律。
三、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搭建的
1.樹立課改理念,認真備課。在備課中,以課程改革的理念為指導,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倡導主動探索,進一步推動素質教育在語文學科領域的實施。熟悉教材,確立重、難點,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要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改變舊的授課模式,向多元化的新的模式發展。由怎樣講轉向怎樣教,由怎樣教轉向怎樣學,由怎樣學轉向怎樣練,由怎樣練轉向怎樣用。
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為此,在教學中大量地運用了課件來上課。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課容量,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在我們農村學校,由于條件差,信息閉塞,再加上受地方語言及教師語音不準等因素的影響,學生朗讀能力得不到提高。遠程教育資源中大量的課文范讀和課堂實錄中許多指導朗讀的方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如: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時,課文中的平舌音、翹舌音頗多,又受方言影響,上聲很難讀準的情況下,通過播放遠程教育資源中的課文范讀,讓學生跟著名師朗讀課文,有助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能用文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開辟第二課堂以趣激學
只有在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同學們才意識到自己語文知識的不足,才會更加深刻體會到語文的重要性,進而激發起他們強烈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經常組織同學們開展“演講比賽”“作文競賽”“對聯比賽”“手抄報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給同學們創造了一個個學以致用的平臺。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我精心設計特色欄目:為了糾正常見的錯別字,開設了“字詞門診”欄目;為了能夠激勵啟迪學生積極向上,開設了“名人名言”欄目;為了培養大家的鑒賞能力,開設了“賞析”欄目;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開設了“對聯擂臺賽”欄目;為了提高大家的習作水平,開設了“習作園地”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