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是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具體講,就是根據創新原理,以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培養為主要內容,選擇創新性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創新教育是一個龐大體系,需要全方位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逐步推進。據此,筆者就小學階段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對策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小學階段開展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小學生個人的全面發展

1. 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創新教育能使小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改善 ,從而起到提高其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效果。

2. 有利于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創新的本質是新 ,是獨特,是與眾不同。因此 ,創新是與個性的發展相輔相成的。實際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就是其個性發展的過程。

(二)有利于教育事業的發展

1. 有利于我們樹立新的人才觀。創新教育所倡導的全新人才觀主要包含下列內容: 第一 ,人才的非標準化。因此 ,我們學校在培養人才時 ,就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第二 ,幾乎人人都有創新潛力和創造能力。隨著科學、有效的教育、訓練活動使這種潛力發揮出來 ,浮出水面 ,得到發展 ,有的人甚至成長為創新型高級人才。

2. 有利于我們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在許多方面是相悖的。大力開展創新教育 ,有利于克服應試教育的弊端。

3. 有利于學校教育條件及各種硬件設施的改善。

4.有利于學校形成自己的良好風格、特點 ,構筑良好的校園文化。

(三)有利于祖國各項事業的發展

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學生 ,更具鮮明的時代特征 ,更加適合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我們的學校為祖國各項事業源源不斷地、適時地輸送具備上述創新三要素的合格人才 ,各項事業自然會健康發展,不斷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

二、 小學階段開展創新教育的對策

小學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基地,實施創新教育是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打基礎,應大力提倡和開展創新教育,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積極鼓勵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創新型人才的涌現,為知識經濟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根據當前小學創新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要真正使創新教育成為小學教育的主流,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轉變教育觀念,奠定思想基礎

轉變以繼承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樹立著重培養創新精神的教育觀念。重視綜合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利用多門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視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各展所能,并充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觀念,樹立新的學生主體觀、人才觀、全面發展觀。培養創新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創造性勞動奠定良好的基礎,當然這并非否定教師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應真正成為“導師”。

(二)培養具有研究素養的教育型小學教師是小學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

經過改革開放后30多年尤其是新世紀以來的教育大發展,我國已經從一個人口大國轉變成為一個人口資源大國。因此,培養具有研究素養的教育型小學教師是符合國家教師發展目標導向的,是順應小學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潮流的,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所在。

(三)構建靈活多樣,互相協調,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發揮作用體現價值的小學教育管理體制

在評價學校和教師制度上也要變革,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要全面,即要包括學校的辦學質量的評價,其核心是創新思維能力的評價。通過評價對學校的創新教育行為進行導向、激勵、制約和調整,從而有效地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師生群體創新素質的提高。

當然實現小學階段的創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形成合力,有步驟,按計劃,逐次推進。我國的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需要教育同仁不懈努力,共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