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英語教學中的“教”與“研”
作者:江蘇省興化市板橋初級中學 朱春華
發(fā)布時間:2017-01-04 18:40: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由于長期以來在中考指揮棒的指導下,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的應試教育思想仍根深蒂固,導致他們在教學上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對英語教學的健康發(fā)展、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等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筆者依據(jù)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體會,通過潛心觀察并靜心思考,認為目前中學英語教學中在“教”與“研”兩方面仍存在下述兩個問題。
一、為教而教,“教”“學”錯位,忽視了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
當前,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英語教師仍然為教而教。教學中,教師只顧自己講授知識,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莫名其妙。教師講得多,時間占用多,學生幾乎無機會將知識轉化。這種“教”“學”錯位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受到壓抑,形成了知識與技能明顯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表面看分數(shù)高,實際上素質低。
眾所周知,英語的實用性很強。作為一門語言,英語是用來進行交際的工具。在課堂教學中,加大對學生交際用語的語言技能訓練,是英語教學目標的要求,是英語教師從事英語教學必備的教學手段。課堂上應該加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些技能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們自己練出來的。教師的“教”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而更應該是傳授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方法。教師“教”的根本任務是教會學生的“學”,教師教的過程應該貫穿于學生學的過程。
由此可知,要解決為教而教以及忽視技能培養(yǎng)的問題,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素質教育為主的指導思想,掌握適用正確的教育理論,摒棄為教而教的落后觀念,樹立教與學相統(tǒng)一的辯證關系。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學”為前提而“教”。其次,教師應該盡可能把課堂讓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訓練時間和空間。具體落實到教學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的“學”為主并將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安排好明確的“講”“練”時間段,精講多練。
2.充分利用先進的語言教學設備,加大培養(yǎng)學生“聽”與“說”能力的力度。可將語言課排進正規(guī)的課程表,使其制度化、經(jīng)常性。
3.盡可能地多組織學生舉行英語講演比賽、口語對話比賽等活動,也可組建校園英語角,組織學生定期編寫出版校園英語學報等,給學生提供英語交際訓練機會。
4.建議學校聘請外籍教師來校講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以教代研,“教”“研”脫節(jié),忽視了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中學因為強調同年級各學科的橫向聯(lián)系,形成了年級組的辦公室,卻忽視了各學科教研活動的開展,教研組名存實亡,形同虛設。各年級英語教師各自為陣,一心埋頭上課,不參加英語教研活動,出現(xiàn)了以教代研、“教”與“研”相互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目前,初中英語教材最大的特點是突出了英語學科的實踐性,提升了英語學習的交際功能,對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平時在英語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方面的缺失,導致有些教師理論匱乏,難以真正領會新教材的實質,仍用老方法對付新教材,阻礙了新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順利傳播。再者,目前中學所使用的一些英語教學理論和方法,如聽說法、交際法等大多是“舶來品”,是從外國引進的。盡管廣大中學教育工作者研究出了一些好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但中學英語教學法理論體系仍不夠完善,這也急需英語教師去探討、去研究,不斷使之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教學研究不是要開展的問題,而是必須要開展。所以中學英語教學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增強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應該將教研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英語教研促英語教學,以英語教學帶英語教研,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綜合素質,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要善于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經(jīng)過反復驗證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及時加以整理,將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升華為先進的教學理論。建議學校要將教研組的活動制度化,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理論培訓,加強學術交流。
綜上所述,對于中學英語教師來說,抓好英語教學無疑是首要任務,但從事英語教研、不斷提高自身理論素質既是教學的要求,也是英語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英語教學不能脫離英語教研,反之英語教研同樣服務于英語教學,它們是孿生兄弟,相輔相成、相互滲透、協(xié)調統(tǒng)一。每一位中學英語教師,只要做到教學不錯位、教研不脫節(jié),就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技能的同時,也提高了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真正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