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古希伯來教育中的倫理思想
作者:陜西省蒲城縣永豐鎮初級中學 米 娜
發布時間:2016-09-28 14:59:1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古希伯來人是猶太人的祖先,在亞伯拉罕的率領下,遷居于迦南地區。古希伯來教育以宗教教育為核心,融倫理思想于其中,這是其教育的特色之處。本文主要透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的律法教育以及社會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與宗教教育來探究其教育所蘊含的倫理思想。
一、家庭教育
古希伯來人在摩西逃離埃及以前的教育,至今尚不清楚。自摩西帶領其部落逃離埃及回到巴勒斯坦至公元前586 年猶太亡于巴比倫期間,古希伯來的教育以家庭教育為主。在家庭中,父親既是祭師,又是教師,家政由他決定,子輩的教育也由他負責。
古希伯來的經典教育孩子要很好地接受父母的教育。《格書》記載:“孩子們,要諦聽父親的教導,不要破壞母親教給你的法規。”希伯來人認為,為了督促兒童學習,父親有權懲戒和體罰子女。但實際上常常采取積極影響的手段,要求父母了解孩子,關心孩子,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博取孩子的喜愛。古希伯來人也比較注意父子之間的親密感情和說服感化,他們想方設法滿足兒童的要求,顧及兒童的愛好和興趣。
二、學校教育
古希伯來人的學校是由猶太會堂發展而來的。從公元前3 世紀起,耶路撒冷建立了希臘式的學校和體育館,開始進行正式的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旨在傳授律法知識和宗教觀念。古希伯來人把信神和受教育看成一件事。古希伯來律法產生于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是指《摩西五經》收錄的大批法律條文及其所含的法制觀念。律法構成學校課程中的主要科目。古希伯來律法和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其宗教不僅僅體現為一種信仰,外在表現為宗教經典、文獻以及宗教觀點,而且也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外化為道德行為規范和生活習俗。
三、社會教育
猶太民族是個獨特的民族,猶太教育是一種獨特的教育。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流亡中如此頑強地維護自己民族和宗教的特性,從中汲取力量并重新站起來。古希伯來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一種神圣精神,即培養信神的思想感情。正如英國教育家勞倫斯所言:“早期猶太人的教育基本上是精神方面的,這是他們教育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古希伯來的社會教育主要包括宗教教育、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猶太教通過宗教戒律要求猶太人在家孝敬父母、愛護兄弟;在外體恤窮人、憐愛孤兒寡婦,為商要買賣公平,判案要公正無私,對成員的最高要求就是“愛鄰如愛己”。由于猶太教具有這個特點,希勒爾曾把猶太教的精神實質濃縮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處理人際倫理關系的名言,突出了猶太教注重倫理教化和正當品行的特征。
2.宗教教育。古希伯來教育帶有相當濃厚的宗教色彩。宗教思想是其教育的主旨,也貫穿于猶太教育的始終。從某種意義上講,古希伯來教育等同于宗教教育。在古代猶太人看來,教育是一件相當神圣的事,不斷學習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石,人只有依靠知識,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要了解古代希伯來人,必須懂得宗教信仰在他們生活中的地位和他們的先知以及他們所信奉的神——耶和華所起的作用。由于經常受到滅亡的威脅,他們堅信必須維護和傳播自己的信仰。一個人的宗教信仰必然要影響到他的整個生活。正如斯特倫所說,宗教信仰會造成信仰者的“根本轉變”。
宗教提供并強化了道德規范。“宗教既直接在教義中闡述倫理規范,又以教義為依據,間接地制定了各種倫理規范。總之,宗教在現實社會中所表現出的影響力主要在于它的道德規范。另外,道德規范也是宗教的堅實基礎。”這就是說,宗教的價值在于其給人和社會提供的倫理道德規范。
綜上所述,古希伯來人的教育內容極其狹窄,宗教教育貫穿一切,凌駕于一切教育之上。各門學科的學習無不與宗教聯系在一起。猶太教是倫理一神教。作為民族宗教,猶太教的各種戒律統攝了整個社會倫理行為,給一切倫理規范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古希伯來教育以宗教教育為核心,其宗教教義蘊含的豐富的倫理思想影響和制約著人們的日常行為規范。這也折射出了古希伯來教育的獨特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