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活動中滲透德育
作者:陜西省南鄭縣教研室 龔紅梅
發(fā)布時間:2016-09-28 14:55: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游戲、表演等娛樂活動是小學生最喜歡的節(jié)目,其節(jié)奏性、韻律性、娛樂性等都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活動中去。作為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的這個心理特征,引導(dǎo)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學到知識,增強素質(zhì)。接下來,我就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下如何引導(dǎo)學生在娛樂活動中滲透德育。
一、在玩游戲活動中,滲透德育
游戲是小學生展示自我活力、生命的舞臺。現(xiàn)如今的小學生都是在游戲中不斷成長、生活。作為教師應(yīng)運用學生喜愛游戲的心理發(fā)展動向,將德育滲透到游戲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愉悅的同時,感知語言,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行為、道德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說,游戲活動是滲透德育的最佳途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下課休息期間,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喜歡玩跳繩或跳皮筋的活動,而且邊跳邊說著順口溜,個個玩得興致勃勃。鑒于此,我通過多個途徑,整合適合跳繩、跳皮筋的又帶有德育內(nèi)容的順口溜,來讓學生娛樂。如在德育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知道劉胡蘭的英雄事跡,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中我首先出示順口溜:一朵紅花紅又紅,劉胡蘭姐姐是英雄,過去她是苦孩子,長大是個女英雄。毛主席鉛筆畫大字:生得偉大,死得光榮。之后,給學生時間在玩的過程中,很快就能記住這些話語,進而讓學生玩游戲之后,呈環(huán)形席地而坐,一起講述劉胡蘭的事跡,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
二、在唱校園歌謠中,激發(fā)學生的德育品質(zhì)
校園歌謠具有韻律性,節(jié)奏性,娛樂性,而且內(nèi)容積極向上,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讓學生在歌唱、聆聽的過程中增強情感體驗的同時提升自我德育。在德育中,教師可以找一些關(guān)于德育方面的校園歌謠來引導(dǎo)學生自主歌唱,在娛樂的過程中感悟德育,來激發(fā)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產(chǎn)生。如教師在網(wǎng)上下載一首歌謠名叫《要什么》。內(nèi)容是:A:要什么?B:要誠實。A:誠實沒在家。B:要你們家老疙瘩。(指的是:家中最小的孩子)A:老疙瘩不欺騙。B:要你們家小小辮(指的是:女孩)。A:小小辮不撒謊。B:你們家人誠信廣。A:誠信廣人不拉磨。B:要你們家干草垛。合:干草垛上插飛刀,你的兵馬任我挑。這是一則對話唱歌的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同時還讓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體會做人的原則,感悟道德的價值。
三、在聽童話故事中,深化德育
童話故事內(nèi)容與小學生的心理、做事方法很相似,是專門為小學生打造的文學作品形式。同時,童話故事內(nèi)容具有生活性、娛樂性、啟迪性、教育性。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閱讀興趣,而且童話蘊含著一定的道德觀念,對啟發(fā)小學生的德育智慧有著推動作用。可以說,童話故事是道德教育的資源庫,能夠使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道德觀念,進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去學習故事中的人物行為。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引進德育課堂,讓學生在童話故事世界里,深化德育。 如《匹諾曹的故事》內(nèi)容貼近生活,更貼近小學生的心理。其中的故事情節(jié)、匹諾曹的行為都十分接近小學生的心理,小學生們都很喜歡。教師則結(jié)合小學生的這個心理,將匹諾曹的故事分章節(jié)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每聽一個段落都能感悟做人的基本原則,即:自己要做什么樣的孩子。逐漸給學生滲透德育,深化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長期以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對于一些能夠表演的童話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親身體驗善、惡、美、丑,增強學生的辨別是非能力和善惡觀念,深化對學生的德育。
雅斯貝爾斯也說過:“真正的教育決不容許死記硬背,也從不奢望每個人都成為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而實踐的特性是自由游戲和不斷嘗試。”讓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親身體驗,感悟什么是道德的、什么不是道德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惡等,培養(yǎng)和鞏固了學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德育認知水平,實現(xiàn)德育質(zhì)的飛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