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效課堂實踐中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作者:陜西省商州區板橋鎮龍王廟初級中學 王 鑫
發布時間:2016-09-28 14:55: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習呈現出:學習活動泛化,學習興趣分化,學習目標逐漸多元化,學習能力加強化等特點。因此,我們也在探索有利于學生發展的高效課堂模式。隨之,教師與學生的課堂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從主體地位變為主導地位,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理想的高效課堂應是真正的自學,結合有需的合作,加上有效的展示,出現深化的點撥和對癥的檢測,將傳統課堂的學習方法變為“授之以漁”。但因多因素制約,語文高效課堂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
一、語文高效課堂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高效課堂就是學生的課堂。高效課堂強調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結果很多教師認為高效的語文課應該是講得越少越好。例如在誦讀與理解這一過程中,教師在沒有介紹寫作背景的前提下,讓學生“自由朗讀并分享”,于是一節課中學生大量的時間在自讀、討論,最后是每個學生都很棒,但學生卻是一無所知。課堂展示也是無原則無要求,不管教學內容是什么,都會讀、說、演,唱輪番登場,討論、合作、探究都很全面,好像不進行這些,就不是高效課堂。
2.高效課堂就要組織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高效課堂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許多教師并沒有把握合作學習的實質,只是片面追求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的情況下開展小組合作,時間過短;合作學習運用頻繁,不考慮問題是否有合作討論的必要,小組合作學習成為了高效課堂的裝飾品。另一方面,課堂上學生討論,對文本的解讀也只是停留于表面,缺乏生成性。除此之外,還存在教學評價單一,缺乏針對課文內容的實質性評價,學生不知道如何運用導學案進行自學等問題。
二、語文高效課堂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 教師方面。教師自身素質不過關,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的缺乏導致對課文的理解只是處于表層,對導學案的設計力不從心或者不認真;實踐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的不足導致課堂調控能力及教學藝術有待提高;還有對于課堂環境的創設不重視。
2.學生方面。一是學習習慣差,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二是過分依賴教師,對于高效課堂模式中的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制度環境和精神環境)及評價方式的不適應。
三、如何解決高效課堂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加強自身建設。首先,對語文教師所要求的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策略性知識深入研究并學習,探索語文教育的新方法。從而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認知、技能水平與認知規律,設計具有發展性、啟發性、邏輯性的教學內容,使每個個體在課堂上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其次,以高超的教學藝術增加課堂感染力,以高超的教學機智應對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并能及時轉化為有利的課程資源,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師生共同創造課堂環境。以制度環境為例:教師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生生之間的互評分別要從哪些方面進行,可以是制式的表格,也可以是針對某一節課的評價要求。
3.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建立小組是學生課堂合作與探究的關鍵環節。在分組時應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競爭提供了保障。
4.對學生學習策略與習慣養成的指導。語文這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閱讀和思考,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既能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保證。
總之,語文高效課堂中的教師、學生、環境任何一方面有了問題,都會導致高效課堂的失敗,因此我們要通過教師自身建設、師生創造共同的課堂環境、對學生學習策略與習慣養成的指導等,打造能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語言應用能力提高的高效語文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