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實施素質教育的最佳切入點是課堂,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課程改革要“聚焦課堂”“決戰(zhàn)課堂”,改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效且高效)。對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我校高效課堂改革的一些做法,我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改革緣起。

1.我校地理位置偏遠,生源良莠不齊,學生數(shù)量連年下降。

2.課堂教學低效,教育教學水平低。

3.教師對學校發(fā)展失去信心,工作消極懈怠,缺乏激情、動力。

4.社會對學校缺乏信任,優(yōu)質生源流失非常嚴重。

為了貫徹落實新課改,本著對學生、教師和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基于對課改的認識和以上原因,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已經(jīng)迫在眉睫,若不在改革中前進,就會在守舊中滅亡。于是,高效課堂改革的實踐探索開啟了。

(二)具體行動。

1.參觀取經(jīng)。從2011年10月起,我們領導班子全體成員經(jīng)過深思熟慮,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認為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于是,從領導到教師分批次先后遠赴山東、江蘇、安徽、西安、延安、榆林等地的課改名校學習取經(jīng)、感知課改氛圍。五年來,從校級領導、中層領導、教研組長、班主任到一般教師,絕大多數(shù)教師多次參觀學習了課改名校。每一次外出取經(jīng)歸來老師都要寫考察報告并在全體教師會上交流分享。

2.統(tǒng)籌規(guī)劃。借鑒諸多課改名校的做法,為了順利推進改革,我們對課改工作進行了統(tǒng)籌安排。①成立了以校委會班子為核心的課改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高效課堂改革工作的領導和指導。②確定了“更新教育理念,增強教師的教學效益意識,提升教師實施高效課堂的教學能力,推進校本研修深入開展,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的總目標。③確立了“實驗帶動、分類推進、示范引領、穩(wěn)步實施、整體提高”的工作思路。從2011年10月起,開展了為期三年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探索活動:第一年,確立了2個實驗班,先行試點;第二年,以部分中考科目再行實驗,分類推進;第三年,總結經(jīng)驗,形成模式,全面推開。目前,為期三年的第一輪改革已順利完成,取得了初步成功,正在實施向縱深推進的第二輪改革。

3.培訓先導。在實施高效課堂期間,我們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先后對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

4.專家指導。本著理論指導行動、示范引領的原則,學校先后誠邀了寶雞鳳翔縣橫水一中、山東臨淄二中、安徽銅都雙語學校、山西太谷等課改專家,來我校作了多場報告和體驗式培訓,做了三次課改診斷,上了多節(jié)高效課堂示范課,專家們與我校教師進行了多次的交流研討,現(xiàn)場答疑解惑,為教師們指點迷津。

5.創(chuàng)建模式。在全體五中人的共同努力下,經(jīng)過三年的實踐、反思、總結,形成了我校的“三課型”“五環(huán)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叭n型”指的是: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拔瀛h(huán)導學”模式是指:學(自主學習)、展(展示交流)、點(點撥升華)、練(當堂訓練)、評(課堂評價)五個環(huán)節(jié)。就教師而言,要求他們明確目標、精講點撥、達標檢測、及時評價、總結反思、布置任務;就學生而言,要求他們課前預習、合作探究、找出疑難,課堂展示匯報、質疑解惑、堂堂清底、關注團隊、所得所悟。

在這一模式指導下,學校七大教研組在“五環(huán)導學”模式的基礎上,又進一步依據(jù)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出了適合各自學科特點的導學案模板。經(jīng)過四年的課改實踐,我校已具備了創(chuàng)建區(qū)域內課改特色學校的初步條件,其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高效課堂改革、夢想課堂、社團活動、學生自主管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校園文化建設、精細化管理等方面。

當然,我們的高效課堂改革依然行走在路上,我們還有許多思考與感悟、迷茫與困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遠方的事,只是一面鏡子;當下的路,還得我們自己走。我們將堅定信念,腳踏實地,繼續(xù)深化高效課堂的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以回報廣大家長和社會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