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淡初中物理教學反思
作者: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 陳 軍
發布時間:2016-09-28 15:07: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學反思指的是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自我分析、判斷及思考,以客觀求真的態度來發現存在的不足及缺陷并尋找到解決辦法,以期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教學反思是教師用于提升個人教學水平的一種常見方式,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筆者以初中物理學為例,簡單談談教師應當從哪些方面入手來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思維的反思——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思維指的是教師在設計系列教學活動時的思想傾向,它會影響到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執行、開展與落地,因此,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首先就應當從教學思維這一點切入,看看自己是否有以學生為主體。以蘇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一章《聲現象》為例,在設計這一章節時,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入手,以學生為主體,在講解時多以引導的方式,比如可以通過舉例用生活中的聲音現象來引發學生思考,在循循善誘的過程中去傳遞章節知識。
二、教學內容的反思——緊扣教材
教學內容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傳授和教會給學生的所有內容,這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內容質量。因此,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第二項內容就應當從教學內容這一點切入,而其反思的標準就在于教師是否在講課的過程中始終緊扣教材。以蘇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為例,這個章節的主要內容是凸透鏡成像的原理與規律及其應用(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其中,在“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個實驗探究中,教師要重點啟發學生進行思維發散,即“提出問題→猜想假設→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教師可以通過“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這個實驗來教會學生整個邏輯思維過程。
三、教學手段的反思——豐富多樣
教學手段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以何種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是影響課堂氛圍的重要因素,筆者認為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反思時,應當以是否豐富多樣作為對教學手段的反思標準。以蘇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下冊第八章《力》為例,這個章節將彈力、重力、摩擦力這三種常見的力分列為三個小節來講解,不難發現其目的在于便于教師精講、細講,由于力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看不見但真實存在,其對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如果教師能夠采用包括實驗、多媒體展示、微課視頻等多種教學工具在內的方式去開展教學,就容易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比如實驗,除了教材中演示的實驗外,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手動操作來驗證,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實驗,并通過放大、暫停、反復播放等功能來全面解析實驗,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理解能力。反之,如果教師干癟癟地只是照本宣科,單純依賴于教材,那么這種單一的教學手段不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體現知識亮點。由此可見,物理教師以教學手段是否豐富多樣來作為反思的標準將有利于教師從多個角度去全方位地解析知識要點。
四、教學評價的反思——有效激勵
教學評價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何種評價方式去判斷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習行為,筆者認為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師評價的反思時應當以這樣的評價是否對學生產生激勵為標準。以蘇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三章《電路初探》為例,這是學生第一次開始接觸電學,有一些學生可能之前在聲學、光學、力學等領域都表現頗佳,但一進入到電學卻表現較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當僅僅以卷面分數為評價標準,還可以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如是否積極提問,是否認真聽講,課后表現,如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是否主動與同學們討論,課中表現,如學生階段性的進步等等,不難發現,盡可能從多個方面去評價學生是為了教師能夠更好地挖掘到學生的學習亮點,并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被肯定與贊許的,由此自然地迸發出來自內心的滿足感與驅動感,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更好地去面對學習困難并最終實現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實際上,這就是有效激勵的表現——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能夠實現自我提升。以有效激勵為導向的教學評價反思會幫助教師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并鼓勵學生不斷努力。
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基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預判與期望,而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學過程是無法與教學所設計的一模一樣,這種偏差性就容易引發教學問題,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一種合理的方式去發現存在于教學實踐的問題,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它是教師基于預判與實際這兩者差異性的一種自我總結與診斷。特別是對于初中物理學來講,教師可以從教學思維、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評價這四方面入手,以此來不斷優化教學質量,提高課堂的活力與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