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教”與“學”兩方面闡述了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從講、練、評三個角度提出對策建議,旨在幫助調動學生對于英語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關注學生寫作過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進一步優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寫作作為一項產出技能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是英語教學和語言訓練的重要內容,也是語言學習評價的重要項目。《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學生能運用英語正確、達意、得體的表述事實、觀點、情感、想象力,交流信息,形成規范的寫作習慣。然而,在目前的英語教學中,寫作訓練相對薄弱,存在著“學生說到寫作心煩,教師見到學生的習作頭痛”的現象。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高中英語寫作陷入“教”與“學”的雙重困境?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現狀到底如何?有何改進方法?

一、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現狀

(一)“教”之問題。

根據我平時的課堂觀察、實踐與反思,高中英語寫作中教師的“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寫作教學模式單調,大多局限于“布置任務——學生寫作——批改打分——作文點評” 這一簡單粗糙的教學模式,而不能利用多種活動和練習形式來組織寫作教學,把寫作與聽、讀、說以及語言知識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致使學生無法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書面表達或解決問題,最終不利于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2.教師的語篇意識、體裁意識不是很強,不能在教學中采用“過程性寫作教學模式”對學生寫作進行具體地指導和分析。如寫作前教師不能與學生討論寫作的具體目的、書面表達中與題目相關的內容或信息、寫作的框架結構和內容、表達中可能出現的語言知識和現像,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擬定寫作提綱、對寫作過程缺乏指導。

(二)“學”之問題。

1.學生缺乏良好的寫作習慣。如不能有意識地把剛學的單詞、短語和句型用于書面表達;不能去模仿課文或背誦過的經典或精彩句子;碰到不會表達的內容,硬是按照漢語強行翻譯,而不能靈活地換一種表達方式;寫作前不打草稿,導致卷面感較差;對于老師批改過的作文漫不經心,不能靜下心來仔細研讀句子的錯誤。

2.學生缺乏必要的寫作策略。如寫作前不列提綱,不注意語篇信息編排和構建,甚至會遺漏所給寫作要點;不注意表達的條理性與邏輯性;不注意句式結構的豐富多樣性;不注意寫完后的檢查,如拼寫與語法錯誤等。

二、對策實施

(一) 講——從“成果”到“過程——體裁”。

傳統的寫作教學主要采用成果教學法,單詞、句型和語法等在這種教學過程中被教師反復強調,教學最終重點放在學生的作品上,有語言學家認為,寫作實際上是一個從人的思維到語言過渡的過程,而不單單是一個成品。因此,寫作教學應以過程——體裁教學法為依托,從過去只關心“學生寫出什么”轉移到“學生怎樣寫出”這一過程中來,并引導學生體會不同體裁文章所具有的語言特色,真正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翁,在寫作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及自我創作能力。

(二) 練——從“單一”到“多樣”。

要改變“布置任務——學生寫作——批改打分——作文點評”這一單調的寫作教學形式,教師應該把寫與聽、讀、說、譯等各項語言技能的教學相結合,通過創設各種綜合性語言運用活動或任務來組織教學,促使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所學語言去進行書面表達或解決問題,從而發展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三) 評——從“一維”到“三維”。

長期以來,對于學生習作的批閱與評價,主要依賴教師一個人的集中批閱,不僅耗時過長,而且效果欠佳。在批閱過程中,教師主要針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語法錯誤進行修改,如果遇到水平較為低劣的習作,便批改的面目全非。針對此問題,我建議采用多維批閱方式,使批閱更加高效和更加立體化,具體可采用教師面批、小組互評、范文引路的模式。

總之,針對當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我們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研究,大膽創新,勇于嘗試不同的辦法來改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