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課堂實踐研究
作者:陜西府谷中學 楊 艷
發布時間:2016-09-28 15:19: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巴班斯基的最優化理論認為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兩個標準:一是時間,二是效率。這與課改所倡導的“高密度,大容量,快節奏”的課堂相切合。筆者經過學生深入訪談,調查,課堂觀察,實驗班和控制班的前后測試成績比較得出結論:以新課標為理念,通過多種學習方式的優化組合確實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有利于優化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一、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心靈相通,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輕松和諧,師生展示的才是真實的自我。在課堂上,學生感到沒有思想負擔,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他們爭相發言,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教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欠佳的學生,教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思維,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氣氛中敢于講真話、講實話,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策略是保障學生能順利進行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針對高中學生學習策略相對缺乏的情況,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和訓練必不可少。結合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教師有選擇性地在教學中傳授學生適當的學習策略,安排進行相關訓練和活動。比如如何有效地進行預習、記憶的方法、課外閱讀理解或者聽力方面的技巧等。此外鼓勵引導學生自己在學習中不斷摸索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總而言之,學生只有掌握了必備的學習策略之后才能更為順利地完成自主學習,逐步建立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三、善于尋找適當的詞匯記憶法
1. 詞匯表多元記憶法。這是農村學生背英語單詞使用最多的方法,即利用生詞表,實行“八到”記憶法:眼里看到,心里想到,手里寫到,嘴里念到,耳朵聽到,(結合實物還可以)鼻子嗅到,舌頭嘗到,手指觸到。其中,讀,要讀得響,讀得快,讀得瘋狂!寫,要寫得爽,寫得快,寫得酣暢!看,要看得清,看得快,看得精細!聽,要聽得懂,聽得快,聽得入境!這樣,人就高度興奮,大腦皮層活躍,易于建立目標詞匯的音、形、義、色、味諸方面的暫時神經聯系,使單詞在大腦中形成的印象深刻,記憶也就持久!
2. 讀音規則記憶法。這是農村學生記單詞必須全面掌握的最基本方法。英語是拼音文字,單詞的讀音與字母及其組合的發音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bike,bus,bag 等詞中的字母b都發/b/這個音;cow,how,now 等詞中的字母組合 ow 都發/au/ 這個音; cake,these,five,note,tube 等詞中的元音字母都發該字母名稱音等。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系統地學會音標知識,讓學生詳細地總結、熟記和使用字母及字母組合在重讀音節、非重讀音節中的發音規則,學生一旦掌握了這個識記單詞的方法,就可以節約大量的記詞時間,而且效果較為持久,既增強了興趣、信心,又增加了成功感,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堅實基礎。
四、巧用“微課”開闊學生的視野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和學習方式,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解決學生的學習困惑、開闊學生的視野等作用。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某知識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強度歷經“激發初態——增至最大——逐漸衰退”幾個過程,整個歷程約為10分鐘左右。如果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一味地板書講授,教學形式單調,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就失去了興趣,注意力分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個或幾個小小的微課,既可以豐富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轉換一下學生的思維,又可以重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使整節課的時間均為有效時間。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目標、學習興趣都存在著較大差異。
有些知識是課程標準不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這些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往往不予講授或講解較為粗糙,學有余力、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提供的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中學階段是學生個性形成的時期,他們更渴望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目前主要途徑是網上學習,而網上的知識浩如煙海,學生要把相關內容檢索出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由于不同個體的老師,興趣不同,關注點不同,如果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制成微課供學生學習,就可以給學生節約大量寶貴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