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自主課堂的路上
作者:江蘇省泰州市塘灣實驗學校 孫麗華
發布時間:2016-09-26 14:50:5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前段時間,筆者觀摩了一節視頻錄像課《用字母表示數》,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的條件,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課堂真正煥發了生命活力。縱觀本節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淋漓盡致,教者揮灑自如、學生輕松愉快,為什么這節課演繹的如此精彩?“導演”的設計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演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歸根結底,功勞屬于“自主課堂”。
一、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自主學習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會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
課堂伊始,教師出示了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三張撲克牌J、Q和K,讓學生說說表示什么,很自然地引出“字母可以表示特定數”,讓學生初步感知,激發興趣;緊接著出示a+b=b+a,讓學生說說a和b分別可以表示哪些數?師生交流互動,研究發現a和b可以表示自然數、分數、小數,從而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數,簡潔、方便。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在自然和諧的氛圍中激趣、明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實踐活動,在“探究”中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探究中感悟、探究中理解、探究中解決,在探究中讓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法、學習態度得到進一步的培養,使學生沉浸在自主探索的情趣之中。
如在探究老師的年齡時,教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奇、好問、好表現的特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善問、樂問。老師先讓學生猜,如果用字母x來表示,它可能是哪些數?不少學生積極發問:不可能代表哪些數?應該在哪個范圍內?這些問題提出后,學生大膽猜想、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辯論交流,引導學生去發現、去理解,思中辯、辯中悟、思維的碰撞就會產生智慧的火花。學生在活動中摸索、感悟、體驗,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活動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溝通聯系,在“比較”中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區別知識間的異同,從而完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比較能力。
如在觀察兒子和爸爸的年齡數據變化之后,讓學生說說,什么變化?什么沒有變化?通過引導進行比較,讓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整理,使學生理解兩人的年齡在變化,但兩人相差的年齡(數量關系)是不變的。再如在學了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后,教師出示了一位神秘嘉賓,讓學生說一說神秘嘉賓的年齡怎么表示?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比較后,雖然兩個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表示媽媽的年齡,表現的形式不同,但表示的數量是相同的,培養了學生的比較、分析、歸納的能力。
四、自學課本,在“閱讀”中自主學習
課本是用來存儲和傳遞信息的,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是使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形成技巧,增強理解,幫助鞏固的重要手段。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肯學,人人都好學,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而這一切都應建立在“先學”這個基礎之上。學生自主鉆研教材的過程,就是嘗試用已有知識去內化教材的過程,也是發現知識障礙的過程。
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時,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然后交流匯報。這個環節教者注意指導學生養成看書的習慣,看懂書上的數學表達式,抓住重要的詞和句,依據自學提綱,尋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義,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實施主體參與課堂教學策略,最大程度地實現主體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真正讓“自主學習”走進課堂,夯實學生終生受益的基礎,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