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活動“放養”語文教學——語文教學與少先隊活動融合嘗試
作者:江蘇省南通開發區實驗小學 俞 漪
發布時間:2016-09-26 14:49: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改背景下,不少教育專家提出“知識放養”這一概念,旨在將學生從固定的課堂“圈養”中解放出來,通過實踐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而少先隊活動為語文教學的“放養”開展拓展了一片新天地。語文教學與少先隊活動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語文作文教學與少先隊活動融合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和視野有限,不少學生在作文寫作中生搬硬套,甚至出現抄襲現象,這些問題的產生與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缺乏生活經歷有直接關系。而少先隊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實踐、了解社會生活的機會,學生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寫作素材。
少先隊活動豐富多彩,而且有著很強的時效性。 觀看2015年9月3日舉行的抗戰大閱兵就為少先隊活動提供了時效性主體。組織學生觀看大閱兵視頻,并以大閱兵為契機組織了“七十年風雨回顧”的愛國思想教育,在這項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作文比賽,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為主題,結合學校的少先隊組織愛國活動。學生在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了解到不少課本中沒有的英雄事跡和歷史事件,而少先隊組織觀看的大閱兵視頻回放,更是鼓舞和激發了學生們的愛國熱情。在這樣的氛圍感召下,不少學生通過作文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對抗戰英雄的崇敬、對現在幸福生活的珍惜和感恩、對未來奮斗的暢想等。少先隊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和寫作素材。
二、語文閱讀教學與少先隊活動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在學生的課內閱讀范圍進行指點,但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對于學生課外閱讀范圍、閱讀質量的把握則有所欠缺。而培養學生閱讀和選擇能力,則成為閱讀教育的實施基礎。如果將閱讀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則能夠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少先隊活動的開展可以以閱讀為主題,教師可以設計“讀書、薦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閱讀,并將自己認為有教益、有價值的書籍推薦給同學。這一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活動,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閱讀素材,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樣的書是“好書”,增強學生對圖書的甄別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做好讀書筆記,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而且要將這些活動的開展常態化。也就是說少先隊活動是一顆“火種”,語文教師要利用這顆“火種”點燃學生的學習語文的熱情,并切實促進語文教學質量和少先隊活動質量的提升。
三、語文實踐活動與少先隊活動的融合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不僅要滿足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需求,同時還要在教學活動中緊密結合實踐,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技能。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語文實踐必須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教師也需要深刻領會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為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鋪路搭橋。
少先隊活動的開展同樣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兩者之間有著目標一致性。語文實踐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具有天然優勢,能夠達到“知行合一”的活動效果。例如在“我是城市小主人”的少先隊活動中,學生們走出校園,在教師的組織下來到大街小巷,尋找各個門店招牌中的錯別字和用錯的拼音字母,以此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尋找錯別字與語文知識聯系密切,學生會利用已經掌握的字、詞資源,與招牌匾額中的錯別字、錯拼音進行對比,無形中增加了對錯別字、錯拼音的認識,同時也提醒學生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不要出現此類錯誤。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錯別字錯拼音小醫生”為主題,將容易讀錯、寫錯的字詞和拼音進行整理,并指出這些字詞、拼音為什么容易寫錯、用錯,使學生對錯別字錯拼音的產生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制作出“錯別字”“錯拼音”提示卡,促使學生的書寫用字用拼音更加規范。
語文教學與少先隊活動的融合不能拘泥于形式上,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兩者之間的融合應該是自然的、生動的、相互促進的。學生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能夠體會語文“放養”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自身學習的熱情,在學習中增進語文實踐能力。而少先隊活動形式靈活,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機會,在少先隊活動與語文教學的融合中,學生的語文視野和社會視野可以得到有效拓展。在少先隊活動“放養”語文教學,為語文教學創新提供了嶄新的實踐途徑,同時也為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了一條探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