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學語文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十分注重學生美德修養的培育。因此,教師就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我國傳統美德滲透其中,讓學生不僅學習現代語文知識,而且吸收先人留下來的傳統美德,學會尊老愛幼、愛國愛民以及謙虛有禮等。

一、引入生活實例

在進行傳統美德滲透的時候,教師需要以生活實例作為導入。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文章中所描述的現象是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系的,就會投入其中,也更容易接受文章中所提倡的優秀價值觀。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愛蓮說》的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撿到東西的經歷呢?

生:有。

師:那么你們如何處理這些撿到的東西呢?

生:我會交給老師。

師:做得非常好,這說明我們的同學都是正直的好孩子。但是生活中有一些人卻并沒有將撿到的東西交還給主人,而是據為己有。同學們,假如你們身邊的人都將撿到的東西據為己有,你們還會將這些東西歸還嗎?

學生不再像剛才那樣做肯定的回答。

師:同學們,你們開始猶豫說明你們的行為往往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作為一個意志堅定的好青年,是不應該被外界的環境所干擾的,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文章《愛蓮說》,來看看蓮花是如何在污穢的環境中保持潔身自好的。

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來學習這課的內容。

師:同學們,蓮花的高貴品質是通過哪句話來表現出來的呢?

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也應該具備像蓮花一樣高貴的品行,學會潔身自好,即使周圍每個人都變得面目全非,你們也應該保持心中的一片凈土。

為了讓學生學會潔身自好,教師就以學生平時生活中撿東西的實例進行導入,然后引出《愛蓮說》這篇文章,通過文章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

二、進行語言整理

在傳統美德的滲透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語言進行整理,分析每一個句子所代表的含義,并且進行背誦。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學生就會不自覺在心中默念這些句子,將這些語言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以人教版初中語文蘇軾的《水調歌頭》的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你們的生活是不是一帆風順的?

生:不是的,有快樂的時候,也有悲傷的時候。

師:沒錯,我們的生活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因此就需要學會以一種樂觀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今天我們就學習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分析哪些句子表現了作者的哪種豁達的態度。

生1:我覺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兩句最能表現出作者那種灑脫、豁達的人生態度。

生2:我比較喜歡的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現出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我也希望我的家人能夠平平安安。

通過對《水調歌頭》這首詞中的經典詞句進行分析,學生就能夠對文章中所表現出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有明確的體會。學生以后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能夠想起這些詞句,態度也會變得積極起來。

三、進行課外拓展

為了讓學生對文章中所表現的傳統美德有更深的體會,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比如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并且聯系到自身的行為;或者小組針對某一個話題進行討論,開展課堂演講等。在分析遷移過程中學生就會意識到自身在品德修養中還存在著哪些問題。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岳陽樓記》的教學為例。

師:同學們,學習了《岳陽樓記》,你們最喜歡這篇文章中的哪個句子?

生1: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師:說得非常好,那么在現當代歷史上,有哪些人表現了這樣的品行呢?

生1:周恩來、錢學森以及袁隆平等,這些人都將其一生奉獻給國家,我將來長大以后也要給國家奉獻力量。

通過讓學生思考現代人身上的品行,學生就會明白優秀的傳統美德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過時,因此就會將這些傳統美德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要時刻注重美德教育,把學生塑造成新時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