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文化”屬于數學教育中的新興觀念,其主要要求教師在授課中來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而不是單純地依托應試教育中的“授業解惑”形式來傳遞知識。目前高中數學教師在數學知識的教育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思維上的錯誤。其只將學生的成績作為自己日常教學的首要指標,授課中常常忽視數學知識中的文化內涵,這只能使學生固化自己的學習思想,縮小對數學知識的認識范圍,對于數學價值觀的養成起到了阻礙的作用。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在提高學生成績的同時,及時有效地將數學文化融入進教學中,為學生展示獨特的數學魅力。

一、數學方法,增加認識

高中數學在難度和廣度上都具有一定的延伸,并且高中學生面對的是高考嚴格的考核制度,數學的分數對于學生來說不容忽視。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所面對的壓力較大,怎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其要不斷思考的問題。我在高中數學課堂上選擇適合課本內容的方式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舉也是踐行數學文化精神的直接體現。

在蘇教版高中數學函數的單調性的習題練習中,常常存在著解題思路狹窄、錯誤率較高等現象。我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根據數學文化內涵中教學方法的要求,使用了變式教學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另一面的美。如:若loga■<0 ,a<0,a≠0則a的取值范圍是多少呢?我利用變式教學法,將此題進行了多種變式:變式1.若log2a■<0,則a的取值范圍是多少?變式2.設0<1,函數f(x)="loga(a2x-2ax-2),那么當f(x)<0中x的取值范圍是多少?通過對練習題的多樣變式,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更全面、更具體,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多樣性,有效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入探索的興趣。

在蘇教版高中數學《等差數列》知識的學習中,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難度導致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對于等差數列的難度望而生畏。面對此類現象,我根據等差數列知識,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相關的練習題,首先消除學生與知識的距離感。如,學校投入98萬元建立學生食堂,第一年食堂支出12萬元,并逐年增加4萬元。已知食堂每年的收入是50萬元,請同學們計算:第幾年開始盈利?這道題的內容創設符合數學文化教學精神,通過通俗易懂的內容來拉近了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降低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排斥感,并且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并不只是為了應付高考,而是利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數學的動力,潛意識中增加了其克服困難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