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作為我們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是人們表達感情與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從更深的程度來說,音樂是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中生們正是學會鑒賞音樂和提高音樂素養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教師就更要重視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讓高中生們通過課堂上的學習,能產生對音樂的興趣,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提高音樂素養和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1.互動式教學方式。

這里提及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是指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就是說,教師在給高中生上音樂課的時候,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老師和學生作為同一層次的個體,共同品味、學習音樂中的美。例如高中生在學習“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這一小節的時候,就要盡可能地在課堂上采取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與同學們站在一起,請同學們自己上臺講述或演唱有關這些民族的音樂小故事或民謠。教師自己和其他同學一起在臺下欣賞,還可以作出自己的評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自己上臺表演,鼓勵學生們發表意見。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做到了相互交換,讓學生們深切體會到這堂音樂課中他們不僅僅只是學生了,教師也不再是一個嚴師。這種教學方式對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和交流,提高學生在音樂課上的學習的熱情都有很大幫助,是值得廣大教師運用的一種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

2.欣賞式教學方式。

人們學習音樂的基礎就在于要學會欣賞音樂、欣賞美、欣賞藝術。所以欣賞式的教學方式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可取性,它對培養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有很大幫助。例如教師在課堂上,有機會就要讓學生欣賞優秀的聲樂作品和器樂作品,這還可以激發學生唱歌的興趣與愿望,感受器樂豐富的表現力和美感。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教師在教高中生音樂的時候就要深知這一點,在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對音樂的欣賞能力,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找尋自身對音樂的感情和理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凸顯出音樂最基本的魅力。

3.探究式教學方式。

人們在學習一門知識的時候都被鼓動要帶著探究的思維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習得深入,掌握得透徹,讓所學的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這種探究性的學習精神不僅體現在數理化的學習上,它對于高中生在音樂的學習中同樣適用。因此,教師在給高中生上音樂課的時候,就要注重培養學生在音樂學習上的探究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探究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4.創作式教學方式。

創作在音樂中是比較高的一個階級,它需要創作者有一定的樂理基礎和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學生學習音樂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自己能創造出自己的音樂,在欣賞別人的音樂藝術的美的同時,能讓別人欣賞到自己創作出的音樂之美。所以教師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要適當的培養學生在音樂上的創作能力,就是說,教師在高中音樂課堂的教學中,應當引入創作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們自己去創作屬于自己的音樂。例如教師在高中音樂教學的后期,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留點時間,讓他們運用自己所學的音樂知識和對音樂的感悟創作一首小歌謠,并給機會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演唱自己的音樂。這種創作式的教學方式會極大的提高學生們在音樂上的想象力,升華學生對音樂的認知。

5.引導式教學方式。

我們都知道,在學習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扮演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但是教師這個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認知能力,還決定著學生未來的學習方向。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就要善于運用引導式這種教學方式。例如在給學生上音樂鑒賞課的時候,就先要引導學生們在聽的過程中注意體會音樂中的情感和其中變化的規律。教師要把學生引入到一個正確的音樂氛圍中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能自己去欣賞音樂中的美,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

高中音樂能有效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素養。因此,在高中音樂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并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以便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起到更大的幫助,為社會,為國家打造出更多的具有高音樂素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