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讓學生將英語學習和任務完成結合起來。學生通過思考、討論以及合作交流等形式來開展英語學習,教師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英語。

一、問題型任務

許多小學生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往往沒有目的性,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方向性。教師提出的問題最好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學生在探究回答的時候也就沒有隔閡。

比如Lesson 1 At the greengrocer's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就是學生平時在水果店、蔬菜店購物的情景,教師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What do you want?We want some vegetables. I would like cherries”等有關購物的表達,就可以讓學生兩個人之間來模擬。一個人表演賣方,而另一個人則代表買方。然后教師在大屏幕上呈現一幅張貼畫,在張貼畫中有蘋果、橘子、番茄、黃瓜等,讓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將張貼畫中的所有蔬菜和水果都說一遍,能夠正確發音。這樣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就會充滿興趣,圍繞著教師提出的問題來進行對話,盡管圖畫中出現的蔬菜和水果較多,但是學生圍繞著固定的句式來進行練習,學習起來就不會枯燥,任務完成的效果比較好。

二、分享經驗型任務

教師需要善于將學生生活經驗引入到教學中來,選用學生熟悉的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用英語來分享自己生活和學習的感受,比如是如何度過周末的,喜歡什么動畫片,自己在家里的時候會幫助父母做哪些事情,暑假的時候去哪里旅游,如何與父母進行交流等。學生在用英語表達的時候,不僅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對生活的感受。

比如在學習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8 New Year's Party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這樣一個任務“分享自己春節的經歷”,對于春節每個小學生都有許多話要說。春節的時候,會穿上新衣服,收到壓歲錢,因此學生表現得比較積極。學生在表達有關春節內容的時候,盡管詞匯和句子還比較貧乏,但是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再如學習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we have done...”“I did...”等句式來說明自己是如何度過上個周末的。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必要的指點。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多肯定少批評,讓學生逐漸從分享表達中獲得快樂,增強口語表達的信心。

三、創造型任務

教師還需要給學生安排一些創造型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拓展,學會靈活運用英語知識。教師要對任務的形式進行創新,比如讓學生親手設計自己喜歡的房子,并且用英語描述房子的每一部分;讓學生自己寫英語歌詞,并且演唱出來;帶領學生參加話劇表演,在話劇表演中讓學生自己設計臺詞、動作,最后由教師來進行修正。元旦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表演英語大合唱、用英語來進行主持等,然后給學生頒發“最佳主持人獎”“最佳表演獎”等來激勵學生的英語表演積極性。

比如學習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3 Care for the Earth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學會了protect、environment、dirty、dash等單詞。為了增強學生的應用能力,讓學生正確運用這些單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以Care for the Earth為主題的公益話劇表演,讓學生自己設計服裝、臺詞及動作,學生的創造力被激發了出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就會了解人類的行為對環境造成了多么大的傷害,在平時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注重保護環境,同時也能對這課中涉及的單詞和句子正確使用。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需要注重實踐性和目的性,讓學生帶著任務來開展英語學習,主動參與、體驗、交往,學會將英語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升,真正學會開口說英語。